推进环评服务“提速增效” 助力重大项目落地见效
【重大项目建设年·护航优服攻坚提效】推进环评服务“提速增效” 助力重大项目落地见效
——《山西省重点项目环评服务保障措施》解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的部署要求,省生态环境厅日前印发《山西省重点项目环评服务保障措施》(以下简称《保障措施》)的通知,共3方面11项措施,从健全服务专班、精简审批程序、统筹推进环评工作3方面入手,扎实推进环评服务“提速增效”,助力重大项目快马加鞭落地见效。
环境影响评价,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025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年”,省级重点项目主要涉及产业转型、能源革命、科教人才、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等五类领域,共有打捆项目670个,其中很多涉及环评审批。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服务经济发展,有效减轻企业负担,省生态环境厅专门制定印发了《保障措施》。
据悉,在研究起草《保障措施》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重点:一是立足全省工作大局,把助力重点项目落地实施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措并举进一步提高环评审批效能。二是转变工作思路,把服务的理念贯穿始终,主动跟踪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对需要环评审批的事项提前介入,全程提供指导帮助。三是对日常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研究和梳理,并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下来,形成更优化的工作流程。
《保障措施》共3方面11项措施。第一个方面是健全服务专班。一是完善省级重点项目专班服务、专员跟进机制,定期研究解决环评审批中的具体问题。二是主动与省、市有关部门沟通对接,及时掌握全省重点项目谋划及进展情况。三是开展环评审批前期指导服务,从政策、技术和选址等方面开展合规研判,避免出现重大方向性错误。四是实施“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管理,实行即报即审,提高政务服务效能。第二个方面是精简环评审批程序。一是简化环评内容。简化政策分析、选址分析和现状调查等内容。取消报告表项目评价等级判定、模型预测、环保措施技术经济论证等内容。二是开展技术预评估。项目受理前即开展评估,帮助企业解决环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环评文件质量和评估效率。三是开辟绿色通道。通过提前介入、调研走访、深入现场,持续落实重点项目环评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四是简政增效赋能。对于符合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区域削减措施可靠、环评文件质量良好的项目,实行即报即审即批;实行“打捆”开展环评编制、审批,试点同一建设项目的多个生态环境审批类事项的同步办理,开展“多评合一”试点。第三个方面是统筹推进环评工作。一是加强跟踪调度。聚焦重点项目环评手续办理进度,建立环评审批信息台账,把目标任务排到具体节点上,把工作措施落实到重点环节上,定期调度,跟踪管理。二是强化指导帮扶。认真解决工作落实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深入项目建设和基层一线,听取重点项目建设单位的意见建议,开展“点穴式”指导帮扶,健全问题解决工作闭环机制。三是加强技术指导。省生态环境厅将会同有关单位和专家,实时响应并精准答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保障重点项目环评工作有序推进。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推进环评审批改革,在完善制度方面,积极探索制定部分行业环评审批指南,试点主体工程项目环评、辐射环评和排污口设置许可等事项纳入同一本报告编制,适时拓展豁免类别范围,优化调整内部审查程序;在优化流程方面,全面推行建设项目环评文件预评估工作,健全简单事项“马上办”机制,服务双岗制(AB岗)等业务办理全链条管理机制,着力打造政务增值服务;在提升效能方面,推动省、市修订《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统筹优化环评分级分类管理,推动环评审批工作与基层能力相匹配,提高项目环评要素保障能力。
又是一年春风劲,策马扬鞭正当时。我省生态环境部门将多措并举,做好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工作,持续推进环评审批提质增效,守牢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道防线”,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程国媛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