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东北唯一”地表水智能分析实验室无人值守
“云端”下指令 AI连轴转 数据远程看
本报记者 陶 阳
2月17日10时30分,在沈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AI水质监测实验室,模拟实验正在进行。随着中控系统参数输入,机械手闻令而动,从托盘上轻轻拿起采样瓶,自动扫描瓶上的二维码获取检测信息后,将瓶子稳稳放到传送带上。当采样瓶来到指定位置,取样针随即启动,精准探入瓶中……
“通常我们每人每天只能检测20多个水质样品,而这套设备最大日通量约200个,相比人工,效率提升了近10倍!”AI水质监测实验室科技范儿十足,10个工位、30个模块分列一条传送带两侧,身着白大褂的分析部工作人员石韵对记者说:“AI全天24小时值班,咱的实验室不打烊!”
沈阳AI水质监测实验室是全国首批、东北唯一地表水智能分析实验室,拥有自动上下样系统、自动传送系统、定量取样系统和自动水质分析系统,能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通过标准流程,批量对108个样本的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等6项参数自动进行检测试验和监测分析。石韵打开手机APP让记者看:“我们可以在‘云端’下达指令,远程同步查看监测分析数据。”
准确、高效、全面的水质监测数据,不仅是及时发现、锁定、控制和治理水污染的有力支撑和科学依据,也是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的标尺,见证着产业绿色转型的进程。“十四五”以来,沈阳持续织密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遍布重点断面的30余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已实现实时监测全覆盖。2024年3月,沈阳AI水质监测实验室上线入网,进一步以智慧赋能。
“在暴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时,自动监测站的采样可能受到影响,需要对河流开展加密监测和预警监测,而人工检测的工作量巨大、效率不高。”一旁,沈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分析部副部长杜治舜拿起一个萃取瓶晃了晃说:“有时在样本检测前,这个‘晃’的动作就要几人接力一两个小时,既费时又费力。AI就补上了这个短板,自动化流程不仅速度快,还避免了人为干扰,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据统计,沈阳AI水质监测实验室自投入使用以来,已录入6610个样品、30866条数据。2024年,实验室单独承担了辽河干流、蒲河、北沙河、细河等重点河流的水质调查监测,为水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2024年7月,沈阳AI水质监测实验室运行4个月后,沈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凭借研发实力和“实战”经验,被选为国家第一批地表水智能分析实验室测试单位。目前,第一阶段的实验室比对测试工作已完成,沈阳智慧水质监测经验有望在全国推广,助力全国水环境质量监测智慧化转型。
“通过搭建‘环保+科技’水质监测网络,沈阳市逐步实现预警、溯源及时精准,控源、治污快速处置,水环境质量连续5年持续改善。今年,我们将通过建设无人监测站、试行无人机采样、探索更多AI技术应用场景,优化监测网络,提升监测水平,以科技助力水环境治理改善,守护碧水清波。”沈阳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荆勇说。
来源:辽宁日报
辽宁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