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龙辉
城市万千灯火,日夜车水马龙。星城长沙有一家温馨小餐馆,名为“佳尝便饭”。餐馆的创始人王心亮,是个中等身材、面容和善的中年男人,笑起来眼角的皱纹里仿佛藏着讲不完的故事。
20多年来,王心亮奔走在助人为乐之路上,捐赠爱心款400余万元,帮助困难群众上千人。扶危济困,他总是亲力亲为;捐资助学,他一向慷慨解囊;社会治理,他主动担当作为,获“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湖南好人”等荣誉称号。
得10元相助,花百万助人
一张10元纸钞,铺在掌心,轻薄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卷走,在27年前却“压”倒过王心亮。
1998年7月,王心亮从老家返回长沙途中突遇暴雨,辗转多趟车才抵达益阳,盘缠用完了,无法乘车到达长沙,身旁的一位热心大哥看出了他的窘迫,二话不说掏出十元钱帮他付了车费,才让他顺利回到长沙。
“那一刻,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温暖!”尽管过去了多年,王心亮依然心存感激。自经营小饭铺起家的那刻起,他便从未忘记回馈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将这份爱心传递给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2014年,王心亮先后资助安化八中、思源实验、安化一中、长沙学院、龙山县等学校的家庭困难、品学兼优学生。目前接受王心亮励志奖学金的学生已达700多人,捐赠爱心款超过400万元。
王心亮宴请环卫工作者吃年饭,并为他们发放食用油、大米、床上用品等。12年来,王心亮共投入资金80余万元,乐于助人的故事还被编成了情景剧《阿亮的年夜饭》,在当地广为传颂。
在湖南遭遇洪灾时,王心亮为一线的工作人员送钱送物。疫情防控期间,王心亮带领着店员们每天为开福区20多个新冠疫苗接种点和核酸检测点,免费提供安化黑茶和爱心午餐;在“送医药、送健康”的下乡义诊活动中也有王心亮的身影,他参与和组织送医送药下乡的足迹遍布长沙、益阳地区……
坚持12载“心意”别具一格
岁末年初,是王新亮最为忙碌的时刻,他不仅要张罗店铺营生,还要投身到助人为乐的行动中去。
今年春节,是王心亮慰问环卫工人的第12个年头。每一年,他都会精心筹备,或是邀请环卫工人共赴温馨的团年饭,或是送上丰富实用的过年物资,用满满的诚意回馈“城市美容师”的辛勤付出。
王心亮的厨艺是从小练就的。小时候,父母忙于工作,他早早地学会了做饭,不仅照顾自己,还时常给邻居们帮忙。那时候,他就从分享自己做的饭菜中,体会到了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长大后,他开了“佳尝便饭”,把这种分享的快乐融到每一道菜肴里。
今年,王心亮露一手厨艺,为环卫工人准备“别具一格”心意。他自掏腰包近20万元,精心准备了2500公斤来自江西庐山西海的大青鱼。为了让这份礼物尽善尽美,王心亮带领员工全程亲力亲为,从宰杀腌制到晾晒熏制,每个步骤都饱含心血,仅腌制就用了200多公斤盐。他说:“这个‘大活儿”我自己来!”
春节前夕,开福区市容环境卫生维护中心的100多名一线优秀环卫工,收到象征“年年有余”的腊青鱼。一位环卫工满含激情地说:“每年都能收到心亮的心意,我们再苦再累都值得。”
佳尝便饭,大城小爱
来“佳尝便饭”的顾客形形色色,有附近写字楼的上班族,有放学的学生,也有社区里的老人。王心亮总是能记住每一位常客的口味偏好,就像熟悉自己家人一样。
对于上班族,他会快速又精心地准备好套餐,让他们能在短暂的午休时间里,享受到家的味道;对于学生,他会在餐食里多添一些小食,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而对于社区里的老人,他更是关怀备至。
有一位李大爷,是社区里的独居老人,子女都在外地工作。王心亮了解到李大爷的情况后,每天都会特意为他留一份清淡可口的饭菜,还会在空闲时陪李大爷聊天。李大爷最爱吃王心亮做的红烧肉,每次吃到他亲手做的红烧肉,脸上都会露出孩子般满足的笑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佳尝便饭”在当地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温暖港湾。王心亮的助“人”为乐也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
认识他的年轻人开始以他为榜样,积极参与公益活动;餐馆的一些顾客也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
这种温暖的力量,就像一颗种子,在社区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