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前端 做深中端 做活后端 陕西以全链提升加快乡村产业发展
2月19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陕西将各有侧重做优前端、补短强弱做深中端、紧盯市场做活后端,以全链提升加快乡村产业发展。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前端环节,主要产业链各有侧重:畜牧业稳产能,推动牧原、新希望等项目达产达效,推行石羊、温氏“以大带小”模式,稳定能繁母猪存栏量,保住产业根基;蔬菜保供给,促进保供基地县增量、高山蔬菜基地县提质,大力推广设施蔬菜“三改一提”、高山菜“一新二改三化”,确保全年蔬菜产量稳定;果业提品质,加快推动秦脆、瑞雪和翠香等品种更新和规模化发展,高标准建设果业高质高效示范园,全面推广猕猴桃“四改五提升”等集成技术,力争园林水果产量在2050万吨以上;渔业促增长,探索盐碱地利用,推动稻渔综合种养、陕南冷水鱼养殖,开发陆基设施养殖,稳定养殖面积。
在中端环节,侧重补短强弱:突出育龙头,推动科研、产销、金融、资本等深度对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系统梳理“政策包”,梯次培育、精准支持;突出补冷链,围绕产地重要流通节点,建设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鼓励发展“产地+流通+销地”相互支撑、相互衔接的冷链物流体系;突出深加工,各地提高衔接资金用于产地加工比例,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打造“软香酥”“魔芋爽”“果脆片”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畅销产品;突出建载体,集群以市为单位,强化县区合作共建,立足优势特色,加强链上合作,园区创新引领,探索新品种培育、新技术应用、新业态打造、新产品开发等不同模式,强镇强化联农带农,引导涉农企业、大型采购商、电商平台等业务向乡镇延伸,推动小农户衔接大市场。
在后端环节,紧盯市场做活做大:深耕国内市场,借势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国家级品牌,用好茶博会、农交会、丰收节等平台,策划更多“五百”“五进”式产销精准对接活动,持续扩大“陕农优品”市场份额,提升品牌竞争力;进军国际市场,每市至少培育一个对外合作的标杆企业,让苹果、猕猴桃、茶叶等特色产品破圈出海、摆上国际货架,利用丝博会、秦商大会等谋划一批“小而美”的合作项目,依托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推广旱作农业等成熟技术,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记者 刘印)
来源:群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