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纵横山西 > 山西新闻

小店区刘家堡村:农文旅融合 走出多元发展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5-02-21 16:10:09

  在小店区刘家堡村,有一面面“会说话”的文化墙,墙上一幅幅彩绘展示了刘家堡村的人文风光、乡风文明以及特色产业,无声“诉说”着村庄的发展变化。

  近年来,刘家堡村立足区域特色,优化产业结构,激活乡村资源,探索出了一条集农业产业、非遗文化、红色文化、旅游康养、田园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振兴之路,产业发展速度更快、质量更高,村民的精神面貌更好了、钱袋子也更鼓了。

  刘家堡村以农业为根,发展城郊型都市现代农业,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走“特”“优”之路。如今,该村蝴蝶兰远销海外,玉露香梨大变身。

  据了解,该村蝴蝶兰种植基地占地约10亩,年产量20万株,年产值400万元,是太原市规模最大的基地。基地内种植着富乐夕阳、天堂鸟等不同品种的花卉,颜色各异,芳香扑鼻。2024年,该基地销量大幅增长,还在韩国建立了生产基地,主要负责种苗输出,现已出口2万余株。玉露香梨产业园种植面积400亩左右,年产量在25万公斤左右,通过“线下+线上”等渠道销售。从去年开始,该村从过去直接销售玉露香梨向生产玉露香梨果汁转型发展,产值翻倍,还将农业产业从直接销售转型为农产品深加工,如净菜加工车间,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值,还为村民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

  走在刘家堡村的街道上,随处可见石磨豆腐坊、磨油坊、石磨面坊、元宵作坊、醋坊和传统陶瓷产业。随着刘家堡村传统食品产业的发展及农业产业规模化的发展,衍生出了各种蔬菜、瓜果、石磨面、香油、手工醋等农副产品。此外,为促进刘家堡村的农副产品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生产轨道,进一步提升其附加值,拓展该村及周边村庄特色农产品的加工包装及销售渠道,该村还专门建设了农产品加工包装车间,用于该村及周边村庄蔬菜、瓜果、五谷杂粮、西红柿酱、醋、香油等农副产品的加工与包装。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2024年9月,刘家堡村文化演艺厅落成;11月,刘家堡村研学中心建成……一年来,刘家堡村累计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振兴培训班、领头雁培训班、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党员干部培训班的学员7.6万人次。连续4年举办“堡里有年味”春节系列活动,利用“五一”、国庆等节假日先后举办非遗文化节、青年格斗赛、麦咭亲子音乐节、农民丰收节等多种文化活动,共计接待游客400余万人次。

  刘家堡村还聚焦非遗文旅产业,先后打造了100个古朴典雅的院落,并采取“拎包入住”的方式,以前3年免租金的优惠政策筑巢引凤邀请非遗项目落户。截至目前,刘家堡村引进了100多个非遗项目,开发了100余家非遗民俗展馆及传统手工作坊、60余项非遗文创产品、30余种农副产品、30种特色美食、10余家传统民宿、10余条专题旅游线路,形成“一院一非遗一文化”格局。2024年,很多已经入驻的非遗项目营业收入直线上升,黑釉陶瓷从200多万元达到600万元,膏药、米酒等翻倍,达到了200多万元,为村民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增加了240多个。

  乡村美起来,产业兴起来,村民富起来。目前,刘家堡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达2.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1年的17万元增长到如今的191万元,翻了10倍,老百姓增收致富了,真正迎来了乡村生活的幸福时光。

  本报记者王媛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经济日报数字报

山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