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政要闻

广州国资基金开启容错探索 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允许出现100%亏损

发布时间:2025-02-24 15:15:30

广东,又站在了探索和实践国资创投容错机制的最前沿。

日前,《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直接股权投资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公布。其中明确: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允许出现100%亏损,按照直投资金投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考核。

这是去年首提国有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后,经济大省广东又一次领全国之先,探索和实践国资创投容错机制。

容错机制顶格“破冰”

“单个项目容亏率100%,确实是不小的突破,也为其他地方国资创投容错机制的完善提供了借鉴。”一名国资创投负责人表示。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是由管委会、区政府出资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策性母基金,总规模50亿元。

《实施细则》对这一基金的直接股权投资做了详细规定,其中针对风险容忍机制作了特别安排:“在受托管理机构尽职尽责前提下,按照投资阶段,允许种子直投、天使直投、产业直投分别出现最高不超过各类别投资总额50%、40%、30%的亏损,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允许出现100%亏损,按照直投资金投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考核。”

对于如何界定“尽职尽责”,去年6月发布的《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管理办法》如此解释:“对已履行规定程序作出投资决策、进行基金投资且勤勉尽责未谋取私利的,如因不可抗力、政策变动、行业风险或发生市场(经营)风险等客观因素造成投资损失的,不追究受托管理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责任,不作负面评价。”

记者发现,尽管单个项目100%容亏率仍带有项目直投、种子轮以及天使轮等系列前置限制性条件,但100%这一满格比例仍然开国资创投容错率之先河。

“如何落到实处”引发关注

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社会资本投资意愿减弱,国资成为我国一级市场最重要的资金来源,肩负“逆周期”投资重任。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无法容错、不敢容错,成为制约国资创投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一局面,从去年开始正逐步改变,从中央到地方皆开始探索改革国资创投固有的容错机制。

中央层面,今年1月国办一号文《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遵循基金投资运作规律,容忍正常投资风险,优化全链条、全生命周期考核评价体系,不简单以单个项目或单一年度盈亏作为考核依据。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鼓励建立以尽职合规责任豁免为核心的容错机制,完善免责认定标准和流程。”

在地方层面,各地开始积极探索建立审计容错机制、廉政风险报备机制、提升基金容亏率等政策举措。

广东领全国之先,在《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中围绕创投最为关注的容错机制内容提出“国有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期和退出期设置不同考核指标,综合评价基金整体运营效果,不以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上海发布《市国资委监管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考核评价及尽职免责试行办法》,明确不以单一项目亏损或未达标作为基金或基金管理人负面评价的依据,强调应结合基金全生命周期及关键节点目标对基金进行整体评价,合理容忍正常投资风险;成都高新区对各类投资基金明确了亏损容忍最高80%的尺度……

不过,尽管支持政策持续加码,市场人士最为关注的仍是“如何落到实处”。

多名受访者表示,在实际运作中,国有投资机构接受多重监管,只有落实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容错机制才能有效发挥作用。不止一名受访对象表示,要真正推动风投创投容错机制落地,还需要国资、财政、审计,甚至是纪检部门在业绩考核、投资项目监督等方面,研究出台一些更具操作性的指引,制定免责事项“正面清单”。

南方日报记者 唐柳雯 刘珊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