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叶琳 商迪)春来万物生,随着气温转暖,湖北各地进入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的关键期。各类新技术、新设备赋能农业生产,助力稳产增收,国网武汉供电公司“鄂电红马甲”深入田间地头,运用科技手段查缺排患,开通“绿色通道”为涉农用电业务加速,以稳定供电服务农业新质生产力,合力奏响春耕“交响曲”。
预测负荷早扩容,抢抓农时电先行
“电压正常、温度正常,智能中控设备、线路均未见安全隐患”。2月19日,武汉新洲涨渡湖街的高标准农田里,连片的春小麦麦苗泛起层层绿浪,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的“鄂电红马甲”队员们正在对农田里的智慧设施进行安全用电巡查。
眼下正是小麦拔节的关键时期,无人机飞手熟练地调配好除草剂,随着螺旋桨的嗡嗡声,无人机精准升空,5分钟就完成了20亩农田的除草剂喷洒作业。为了抢抓晴好天气,合作社正月初六就开始安排人员用无人机为冬小麦追肥除草,无人机满负荷作业一天,可以完成700多亩麦田的作业。此外,农田的田埂间,各类传感器、自动监控系统等高科技设备也正在实时监控农田状况,将土壤、虫情信息反馈给系统,便于管理人员进行作业安排。
据了解,去年以来,涨渡湖街不断进行智慧农田的改扩建工作,农田信息感知系统像为农田安了一双“天眼”,智能灌溉系统让农技人员通过手机就能远程启动提灌站水泵。“为了满足这些新增设备的用电需求,我们去年就新增了一台200千伏安的变压器,同时做好春耕春灌的用电负荷预测,合理调整和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国网武汉市新洲区供电公司涨渡湖供电所台区经理胡品忠介绍,公司建立了春耕服务走访机制,主动对接农户,了解春耕生产用电需求,对农业特色产业实施“一对一”服务机制,让电力保障走在智慧农业发展的需求之前。
科技手段稳供电,涉农需求加速办
在涨渡湖街另一处农场的智慧大棚里,自动喷灌设备正在根据传感器智能判断,为棚内的球生菜进行补水。因近期气温回升,自动卷膜器也正将棚内的保暖帘缓缓升起。
武汉兴恒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现场管理负责人罗晓辉介绍,这片智慧大棚里主要种植的是球生菜、青椒、火龙果、刺黄瓜等作物,不同品种的作物对水肥、温度的需求不同,需要精细化管理。“比如生菜在15度到25度之间长得最快,番茄则要更暖和一些。我们要根据天气情况,来调整遮阳棉棚、风机、卷膜器的收放,这些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撑。”
胡品忠介绍,为了提升春耕保供电的效率,公司加强科技手段的应用,强化设备监控运维,充分应用红外测温、带电检测、无人机巡视等带电巡检技术,全面做好农排线路、配电台区、排灌设施隐患排查,确保春耕生产期间电力稳定供应。
此外,还对涉农的用电业务实行“一站式”办理,为排灌临时用电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勘查、装表、接电、报修等“一条龙”服务,全力护航春耕春灌不误农时。目前,已经组织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218人次,走访农户用户147户,排查消除灌溉用电设备隐患9处。共同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护航农业新质生产力。
来源: 荆楚网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