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2月21日讯(记者 张福芳)在长沙南城的热土上,传统建筑产业正经历着破茧成蝶的蜕变。2024年,天心区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区GDP14.8%,开启了高质量发展全新赛道。2月21日,天心区第46次区长企业接待日活动举行,100余家建筑企业代表参加,共话天心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我们计划与本地建材企业联合推进低碳混凝土、再生骨料等绿色建材业务,推动‘绿色砂石’产业链升级和城市化应用……”“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创新,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目前,本地建筑企业在人才引进和留住人才方面面临一定困难,建议政府出台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我们建议在重大项目建设领域,出台政策支持骨干企业与大型央企联合参与大型项目投标,做大做强做优本土企业,为实施‘强省会’战略贡献湖南建投力量……”
据周志军介绍,第46次区长企业接待日聚焦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搭建场景平台,服务企业是政府的本职,要全力为上下游企业牵线搭桥,帮助行业降本增效,更好地实现强强联合;二是促推产业发展,建筑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也是天心重要支柱产业,在天心区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改造提升建筑产业,全力推动建筑业产业壮大升级;三是深化营商服务,天心区致力打造全省营商环境“首善之区”,构建了“五链融合”营商服务模式,创新升级区长企业接待日,就是竭尽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2025年,为更好地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关键作用,天心区精心谋划、科学铺排了重大项目246个,总投资271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85亿元,其中计划新开工项目127个,年度计划投资187亿元。
建筑业一直以来都是天心区优势产业,全区共有建筑业企业1180家。不仅如此,天心已成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试验场——全区有39家特、一级建筑企业。长沙天悦8—3号地保障性租赁住房、石碑中学、长沙五矿广场等一大批项目积极引入智能建造机器人、3D打印模型等先进智能建造技术,探索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等,绿色建筑成为新常态。
日前,长沙市“三区三线”划定天心增加36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绿心调规、大托机场搬迁、解放垸和奥体片区规划调优释放近5万亩可建设用地,天心正成为长沙“再造一个山水洲城”的希望承载地、彰显新一线城市靓丽形象的关键引爆点,需要更多优秀企业加持,打造更多城市新地标。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