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超级工程”遇见青年力量,会迸发怎样的时代火花?2月26日,由广东省委人才办指导,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港大讲堂”第18讲举办,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苏权科、深中通道总工程师宋神友两位国家卓越工程师同台开讲,展现两大超级工程背后的“中国智慧”。
超级工程背后的超级智慧
作为新时代国家战略工程的标杆,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在建设过程中创造了多个世界纪录,港珠澳大桥12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标准更是刷新了国际同行业的高度。这些“超级工程”的背后,蕴含着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技艺和无可撼动的精神力量。
“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集成了三地制度优势,用世界眼光谋划、高品质建设的重大项目成果。”苏权科以大桥建设的四大核心理念为切入点,在大讲堂分享了工程技术、材料装备、寿命保障、运营管理、绿色环保等核心技术突破的艰辛历程和非凡成就。他直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这项横跨三地的超级工程将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我们完成了当时国外同行都认为中国工程师完不成的一件事情。”
深中通道总工程师宋神友则带来了深中通道的“智慧建造”革命,他以详实数据展现深中通道如何依托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技术领跑的硬实力。“从‘建造’到‘智造’,我们正在书写中国工程的新范式。”
互动环节中,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青年教师代表抛出问题:“在高校教育中,除了专业技能,学生还应该具备哪些品质才能成为未来工程领域的‘大国工匠’?”两位总工程师以亲身经历回应:“工匠精神不是口号,是执着,是坚持。”苏权科特别提到,一个重大项目创新成果的背后,是一个团队、一个群体,甚至是几代人接续奋斗的结果。
大湾区发展前景广阔
“我们处在国家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大湾区这片热土上,我们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平台。”宋神友寄语青年学习,希望未来的交通基础设施有你们的参与,让我们共同奉献在大湾区发展的伟大事业中。
作为全国技能人才高地,广东正以“硬核”数据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脊梁”:全省技能人才总量突破2093万,高技能人才占比达36.7%;产教评技能生态链覆盖170条重点产业链;世界技能大赛金牌数连续三届领跑全国……“从‘广东制造’到‘广东智造’,需要更多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广东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人才港大讲堂”今年将聚焦人工智能、数字人等前沿领域,邀请顶尖专家解码产业趋势,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注入强劲动能。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吴依妮
通讯员 粤仁宣
来源:南方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