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湖北

从“移民村”到“幸福村”,武汉乡村振兴里藏着“电力密码”

发布时间:2025-03-04 15:12:36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王欣 叶琳)春回大地,武汉市黄陂区新博村的采摘园里春光正好。走在村中,白墙灰顶的村居鳞次栉比,排列整齐有序。去年新建的蓝莓基地里开始结果,不远处的瓜子加工厂也已机器轰鸣。村委会小院里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上,自驾来游玩的电动车正在充电。

从15年前的“移民村”,到如今的“幸福村”,带领村民们一路打拼的全国人大代表、村支书杨卫国感慨万千,“要建设好美丽乡村,我要冲在前面,但也离不开各方的支持,尤其是电力的保驾护航。村民的幸福生活离不开电、村里的产业发展更要靠电。”

智慧蓝莓充上“及时电”

推开新博村12亩蓝莓基地的大棚玻璃门,花果香扑鼻而来。蓝莓植株整齐排列,即将挂果的蓝莓果海一眼望不到头。

2024年,杨卫国引进山东一家智慧蓝莓农场,用算法种蓝莓。浇水施肥、通风保暖全自动,农场里一共5780盆蓝莓,每株都有一块根系芯片,可以实时搜集土壤温湿度、pH值等数据,依据环境监测自动管护。普通蓝莓大多5到6月成熟,而杨卫国的这片新品种蓝莓农场却可以3月结果,抢先上市,“一斤能卖八九十块,一期产值能有100万左右。”望着这片蓝莓果海,杨卫国眼里闪烁着希望的光。

“能顺利挂果,多亏了电力部门的支持。”杨卫国说,2024年7月,他的蓝莓基地大棚刚刚建完,此前这里并无产业,没有电源点。而随着后期种苗入棚,电力的稳定供应成了必要条件。杨卫国马上与负责新博村的电力网格员联系,告诉他自己遇到的难题。

“网格员非常重视,很快帮我们申请了蓝莓基地的变压器增点。”杨卫国说,酷暑烈日下,网格员带着供电公司各个专业的工作人员,前后来村里勘察沟通了三四次。“变压器放在哪里、杆子怎么立、线怎么走,整个方案规划都是围绕怎么满足我们村里的发展计划来定的。”最让杨卫国感动的是,增容施工完成,即将通电的时候,原本的方案是停电作业,但为了不对村民的生产生活用电产生任何影响,供电公司专门调来带电作业班,顶着烈日以村民“零感知”的方式完成送电。“就算是停电施工,村民们也都理解,但供电公司还是选择了带电作业,这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服务的标准和自我要求。”

从申请增容到顺利通电,供电公司将原来需要4个月的流程缩短至2个月,确保了蓝莓苗在9月的移栽季顺利移入智慧大棚。“今年下半年,村里打算把蓝莓基地的种植面积扩充到100亩,这台变压器的容量也已经绰绰有余了。”杨卫国说。

移民村用上“稳稳电”

在杨卫国的记忆里,村里的发展,时时处处都有电的痕迹。2010年,他带领乡亲们刚从丹江口搬到新博村时,村里的电力线路和设备就已经架设完备了。“到了2018年,村里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专门到村里驻点施工,用了整整一个月,把私牵乱拉的线路梳理得清清爽爽。”说起那段与电网员工们朝夕相处的日子,杨卫国甚为感佩。

随着新博村引来一个个工厂、一户户农庄,就近就业的村民越来越多,用电量也逐年攀升。2023年底,供电公司又将村里原有的2台100千伏安变压器都增容至250千伏安。“电用得多了,说明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杨卫国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这些年,很多村民可能都已经“忘记电”了。“2024年冰灾的时候,我们这里有电。天气再热,村里也没停过电。多大风大雨的天气,我们也没有担心过会没有电。”杨卫国笑着说,但村里人和电力网格员又很熟,因为大家手机里都有网格员的微信,穿着红马甲的电网员工时不时就来村里开展用电“义诊”,农忙时,也时常会有电网员工来帮助村民检查线路和设备运行情况。

一方水土,一片丹心,十五年来,杨卫国从头开始,用奔忙迎来一个个产业发展的希望,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路上创造更多可能。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作为人大代表的杨卫国,也将带着《推进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创中心建设》的提案,为新博村、为武汉的农民农业谋一条提质升级的新通路。在这条路上,“电力引擎”将如影随形,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共同缔造美丽幸福家园。

来源: 荆楚网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