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中欧班列(西安)行稳致远
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0多个城市,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
中欧班列(西安)行稳致远
从驼铃相闻到班列飞驰,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陕西阔步走在向西开放的前沿,全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续写新时代丝绸之路的辉煌篇章。
枢纽优势愈加凸显,开放平台渐成体系,联通能力持续增强,经贸交流更加密切……近年来,陕西持续推动中欧班列(西安)高质量发展、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建设,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织线成网 贸易通道添活力
2月27日,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有限公司的各条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
“今年,我们已接到4万多台洗碗机的订单,生产计划排到了6月。”指着高速运转的洗碗机生产线,该公司总经理陈钊介绍,“这款全嵌式洗碗机,在智能操作、节能环保等方面都进行了升级,受到海外客户的青睐,订单量持续增长。”
依托中欧班列(西安),康佳洗碗机的“出海”之旅更加便捷。“产品完成生产后,一天内即可装箱发货,储存、运输和中转等综合成本可降低三分之一。”陈钊说,不仅如此,中欧班列(西安)的运输时间只需15天左右,比海陆联运节省了近一个月时间。
除了洗碗机,康佳集团旗下各子公司生产的冰箱、洗衣机等产品也纷纷在西安集结,搭乘中欧班列(西安)进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2022年以来,康佳集团出口的白色家电由中欧班列(西安)发运的比例逐年提高。截至2月21日,康佳集团已通过中欧班列(西安)发运46趟欧洲专列,累计向欧洲国家出口21万台洗衣机、洗碗机、冰箱等产品。
满载的列车,是“一带一路”上商贸兴盛的见证,正续写着新的丝路传奇。
2013年11月,首趟中欧班列(西安)从西安国际港站发车。11年间,中欧班列(西安)内联外通,运行线路日趋多元,运行网络越织越密,开行频率持续提高,成为目前世界上最繁忙的国际货运通道之一。
稳定开行国际干线18条、“+西欧”集结线路26条;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0多个城市,连接11个亚洲国家超100个城市;向南开行西安至越南、老挝等互联互通班列……如今,中欧班列(西安)已成为运输时间最短、智能化程度最高、线路辐射最广、服务功能最全、综合成本最低的班列,平均每100分钟就有一列班列进出港。
2024年,中欧班列(西安)开行4985自然列,同比增长25.1%,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在其引领带动下,西安成为全国首个累计开行中欧班列数量突破2.5万列的城市,约占全国开行总量的四分之一。
共建枢纽 开放平台再升级
2月28日,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投运一周年。在码头堆场上,成批的汽车车桥被装卸车有序“搬”进集装箱,即将启程运往欧洲。
作为中国—中亚西安峰会重要合作成果之一,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投运一年来,深化了中哈两国互联互通,对中哈两国货物的集结、分拨能力不断提升,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多机会。
截至2月底,该码头已累计集结转运货物超15万吨,有力推动陕西与哈萨克斯坦的经贸往来。
“促进两地贸易往来,关键在于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跨境物流通道的运输能力和效率。”中哈(西安)商贸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杰说。
“过去,每趟班列都需随车携带纸质单证,抵达边境口岸后进行人工审核,审核特别费时。”中哈(西安)商贸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蒋昊辰说,如今,班列完成装车,所有单证资料在线同步到边境口岸,通关时间从三四天压缩到最快3小时。
西安至巴库的跨里海国际货运班列,是中欧班列(西安)运行的重点线路。
“班列抵达哈萨克斯坦港口城市阿克套后,需要搭乘滚装船前往里海对岸的巴库。以前,等船的时间并不确定,等待几天是常事。”蒋昊辰说,现在,经过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的统筹协调,班列到达阿克套前,滚装船早已就位,全程无缝衔接。
得益于此,西安至巴库的全程运输时间从15天至23天压缩至11天左右,跨里海班列开行频次加密,基本实现“天天班”。
“口岸换装更快,货运时间更短,货运服务更优。”谈及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带来的变化,西安普菲特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想说,“与该码头合作以来,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4年往中亚和中欧地区发送货物约4000柜,是前一年的3倍多。”
在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的帮助下,普菲特公司还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设立了办事处。“如今,我们可以向中亚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全面开拓中亚市场。”李想说。
畅通循环 丝路商贸增动能
物流通,百业兴。
随着开行数量、开行密度持续加大,中欧班列(西安)已成为陕西扩大向西开放、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闪亮名片,带动外贸产业蓬勃发展。
“国产新能源二手车在白俄罗斯、阿塞拜疆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很受欢迎。尽管我们去年才开始做二手车贸易,但已经成功出口370多辆二手车。”长安号(西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陈金龙说。
位于西安国际港站的西安市二手车出口一站式服务中心,打通了二手车“出海”的多个环节,为二手车出口企业搭乘中欧班列(西安)“出海”提供了便利。
“我们在全省首创‘二手车出口+中欧班列+综保区集结+启运港退税’业务模式,可为企业提供车辆上牌、临牌办理、海关出口报关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务,让企业省时、省钱又省心。”西安市二手车出口一站式服务中心负责人赵黎明说,服务中心投用以来,办理的二手车出口业务约占同期西安市二手车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西安浐灞国际港持续推动中欧班列(西安)扩容升级,进一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大通道。
1月1日,首列从西安到塔什干的快速班列顺利开行,运行时间从8天至10天压缩到5天至6天;
1月17日,中欧班列(西安)全程时刻表班列绿色跨境电商专列首发,为“中国制造”走向海外市场提供了全新的物流解决方案;
……
10余年来,中欧班列(西安)一路驰骋,一路升级,助推陕西加快实现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的“转身”。
站在新起点上,这支奔驰不息、联通万里的“钢铁驼队”正持续降成本、提效率、优服务,助力陕西积极拥抱世界、融入世界。(记者 陈志涛)
访谈|通道扩容 能级跃升
访谈嘉宾
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奇韬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部主任 王相军
西安车站海关关长 王丽英
近年来,中欧班列(西安)筑梦丝路、联通亚欧,不断跑出开行“加速度”,持续升级成为运输时间更短、安全系数更高、运输成本更低、综合服务更优的国际贸易大通道。站在新的起点上,中欧班列(西安)的升级之路该如何走?
问:2月28日,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投运一周年。站在新的起点上,将如何推动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高质量发展?
张奇韬: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是中国—中亚西安峰会重要合作成果之一。投运一年来,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累计集结、转运货物超15万吨,有力推动陕西与哈萨克斯坦经贸往来。
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将全力推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中哈物流场站的建设,力争4月底主体完工。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中哈物流场站建成后,将与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正式实现“枢纽对枢纽”通道升级。
此外,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将根据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建设运营的经验,对该运营模式进行复制推广。今年,我们还将重点推动阿塞拜疆巴库物流场站项目的建设,提高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多式联运组织效能,进一步完善中欧班列(西安)多元通道体系,扩大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的海外辐射范围,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能。
问:今年,将如何加快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
王相军:2025年,我们将围绕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作用,以增强物流枢纽能级、提升班列服务质量、创新班列发展为着力点,推动中欧班列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
增强物流枢纽能级。我们将实施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再提升工程,推动西安国际港站前置安检区扩建,全面增强枢纽作业能力,建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技术先进、快捷高效的物流集结中心。
提升班列服务质量。我们将进一步开展班列降本提效攻关,持续优化作业流程,提升中欧班列全流程集结分拨效率;加快西安国际港智能化场站建设,应用北斗系统、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供国际联运、内贸发运、仓储配送、特色物流等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和物流解决方案。
拓展班列运输通道。我们将积极探索国际铁公联运进出境新模式,开行经中吉乌通道至中亚国家的国际铁公联运班列;加大中国—里海—黑海—欧洲的“两海”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频次,加密去程线路,新增返程线路;打造中欧班列精品品牌,持续用力推动综合物流低成本辐射、高效率通达,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加速流动、焕发活力。
我们将以建设高效便捷、安全韧性、自主可控、创新融合的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四大体系”为目标,加快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班列大格局,更好助力陕西高水平对外开放。
问:中欧班列(西安)的高效开行,离不开优质的通关服务。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西安)通关效率?
王丽英:今年,我们将持续打造安全、便利、高效的通关环境,不断提升中欧班列(西安)监管效能。概括起来是3个字:优、简、快。
优,就是优流程、优服务。我们将持续开展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发挥“海关关长送政策上门”“关企座谈会”等机制作用,加强助企纾困个性化服务;进一步优化口岸基础设施,支持铁路中心站综合查验场地建设、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改扩建等重点项目。
简,就是简单证、简手续。我们将持续推广“舱单归并”“一票多车、分送集报”等创新措施,精简报关单随附单证,简化进出口申报手续,降低企业申报成本;扩大班列回程运费扣减措施和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的运用,持续助企降本增效;整合班列出口货物办理环节,促进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规模化、智能化运行。
快,就是作业快、检查快。我们将持续推进智慧物流监管系统升级改造,加强班列进出境货物、跨境电商等业务领域全流程信息化、智能化监管;积极探索远程视频查验,实现“1+N”查验功能和全业态自动化监管;积极推广“铁路快通”、公铁联运等模式,持续促进班列通关便利,确保西安铁路口岸“管得住、通得快”。(记者 陈志涛)
短评|驰骋新丝路 开放向未来
车轮滚滚,汽笛声声。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欧班列(西安)已成为最繁忙的国际货运通道之一,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成果,中欧班列(西安)在过去10年里不断扩展线路、提升速度、优化服务,极大地促进了商品、资金、技术和人员的流通,使陕西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从服装、家具的大规模出口到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新兴产品的快速出海,越来越多的“陕西制造”通过中欧班列(西安)走向全球。与此同时,依托中欧班列(西安)的强大“带货能力”,越来越多的国际优质商品也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这支日夜兼程的“钢铁驼队”,让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新的活力,促进物流畅通、贸易繁荣、产业聚集,助力一系列优质合作项目成功实施。
得益于中欧班列(西安)的推动,陕西加速从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转变,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如今,陕西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友谊日益深厚,共同发展的愿景愈发清晰。稳健前行的中欧班列(西安),正持续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赋能。这不仅为陕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还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与福祉。中欧班列(西安)正铺就一条促进共同发展的繁荣之路、承载文明互鉴的友谊之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站在新起点上,陕西开放的步伐愈行愈稳,中欧班列(西安)也将继续承载着希望与梦想,在连接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书写更多关于合作、友谊与发展的动人篇章。(陈志涛)
链接
2024年,中欧班列(西安)开行4985自然列,同比增长25.1%,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西安成为全国首个累计班列开行量超过2.5万列的城市,约占全国开行总量的四分之一。
2024年,中欧班列(西安)进出口总值910.2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陕西货物进出口总值371.9亿元,占比40.9%,同比增长55.6%。陕西货物进出口货值前三名的商品为汽车及其成套散件(54.6亿元)、汽车零配件(17.3亿元)、化妆品(11.9亿元)。
2024年,中欧班列(西安)往中亚方向发运76404标箱,较2023年同期增长47.6%。
截至今年2月底,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已累计集结转运货物超15万吨。
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班列越开越密,时效由15天至23天缩短至11天左右,基本实现“天天班”。截至2024年底,累计开行跨里海班列292列。
来源:群众新闻网-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