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政要闻

两会粤声:产业省际合作怎么做?代表委员有话说

发布时间:2025-03-10 15:18:27

当前,2025年全国两会正在召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深化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这是政府工作报告连续22年提到区域协调发展相关内容,足见党和国家对其重视程度之高。

下好区域协调“一盘棋”,产业合作是“关键一子”。近年来,经济大省广东不断加强产业省际合作,在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上先行先试、作出示范、勇挑大梁。

那么广东产业省际合作有何新特点?未来应该怎么做?南方网、粤学习记者采访了几位来自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听听他们怎么说。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王理宗:

高科技产业需要跨区域共建“生态雨林”

当下中国,以高科技产业为代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人工智能(AI)、机器人、新能源等也成为了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

“最近杭州‘六小龙’火遍全国,一些人将其与深圳相比较。其实,不同区域之间不仅有竞争,还可以有合作。”全国政协委员、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王理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广东与浙江之间在高科技产业方面一直有不少合作,二者各有优势、各具特色,可以将广东的硬件制造与浙江的软件资源相结合,实现强强联手,合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

多年来,王理宗长期关注科技与产业创新,时常到全国各地调研交流,推动广东企业走出省外对接合作。他观察到,广东与国内其他地区在高科技产业方面的合作,形成一片产业链、供应链、技术链、人才链等“链”式协同的“生态雨林”,共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国产替代。

例如,广东与广西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研发+广西制造+东盟市场”产业协作体系;广东到上海、浙江等地举办战略性支柱产业引才交流活动,瞄准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发出“人才之约”。

“广东与其他省市区的合作是优势互补,释放乘数效应的过程。”王理宗表示,广东背靠粤港澳大湾区,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经济总量、经营主体数量、区域创新能力、工业机器人产量等指标连续多年全国第一,推动合作地区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群众就业,在全国不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广东高科技产业也在合作中获得了更大的市场机遇、更广的应用场景,吸引更多人才、资金、技术聚集。

“当然,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征,合作成果并非短期就能显现。”王理宗指出,将“创新种子”培育成“参天大树”,需要更多耐心资本浇灌“产业雨林”,这也是他正努力促成的方向。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党委副书记、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钟铮:

“广东智造”在全国发挥“灯塔效应”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撑。在“制造业当家”的广东,一批批企业正走出“家门”,以省际合作寻求突破。

全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广东首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全自动化生产线,这些都来自广东佛山的一家企业——美的集团。它不仅是全球家电制造的先行者,也是广东企业省际合作的“领头雁”。

“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我们备受鼓舞,美的集团将在全国持续培育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全国人大代表、美的党委副书记、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钟铮向记者表示,美的集团在全国乃至全球多地布局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其中最突出的是“灯塔工厂”经验的成功复制。

“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顶尖水平。目前,广东累计拥有10家“灯塔工厂”,位居全国第二,并在多个省市区落地生根,拓展更多商业化应用场景。

钟铮介绍,美的集团通过输出标准化解决方案,在国内打造了6家美的“灯塔工厂”,其中3家位于重庆、安徽、湖北,并助力山西、陕西等地多家企业建设“灯塔工厂”。其中,美的楼宇科技重庆工厂获评全球首座全流程AI赋能水机灯塔工厂,在定制订单数量上升180%的情况下,仍能将水机选型周期缩短81%,市场维修率降低31%,极大提高生产质量与效率。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钟铮认为,“广东智造”在全国发挥“灯塔效应”,引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近年来,美的集团还与贵州、安徽等省市区多所职业院校联合打造“美的班”校企合作订单班。钟铮表示,2024年全年,近6000人通过校企合作进入美的集团工作或实习,帮助当地劳动力就业增收的同时,也为广东乃至全国智能制造业输送高技能人才。

作为广东制造业的主力军,民营企业开展省际合作的关键是什么?钟铮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一方面是因地制宜差异化布局,另一方面是依托政策与数智化工具突破地域限制。未来,进一步强化跨区域创新联合体、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将是持续拓展经济纵深的重要路径。”

全国人大代表、茂名化州市化橘红产业协会会长廖志略:

资源共享、抱团出海是农产品新出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三农”工作,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

全国人大代表、茂名化州市化橘红产业协会会长廖志略在采访中表示,农特产品想要走得更远,不能只靠“单打独斗”,而要合作共赢。

去年11至12月,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会上,广东省化州市与吉林省安图县签约结对,两地“当家名品”化橘红与人参也组成“新CP”,广东“南品北上 北品南下”朋友圈进一步扩大。

廖志略也参与了这一合作。身为一名90后新农人,他奔走于全国各地,带着家乡土特产化橘红“出山破圈”。

粤吉两省一南一北、跨越千里,因何“喜结良缘”?廖志略介绍,广东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成熟的产业体系、前沿的农业科技研发能力,吉林农业底蕴深厚,还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考察交流中发现,化橘红和人参都具有“药食同源”等相似属性,两省可以在种植技术共享、农产品深加工、电商物流等方面协同运作,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链接更大的市场。

近年来,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12221”市场营销体系为抓手,化橘红、人参合作为“先锋”,粤吉两省政府大力推动更多农产品展开“联姻”,面向大湾区,销往日韩、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让土特产成为富民大产业。 

放眼全局,随着更多省市区的加入,广东“南品北上 北品南下”省际合作模式不断迭代升级,从单纯的产销对接,转向打破要素壁垒、资源深度共享。廖志略以粤吉合作为例说明,共享市场体系、共享生产车间、共享储存云仓、共享科研平台这“4个共享”,打通农产品产销关键环节,助力企业和农户降本增效,为全国农业省际合作提供了可借鉴推广的样本。

对于广东未来与全国各地的农业合作,廖志略希望能进一步扩大合作规模,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今年两会上,廖志略还带来了支持提前实施深圳至南宁高速公路茂名段建设的建议。他认为这条省际通道将带动化州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也为粤桂两省区间的产业合作创造更多机遇。

“以省际合作为桥梁,广东土特产可以在走向全国人民餐桌的同时,也和全国各地一起抱团出海,走向全世界。”廖志略满怀期待地说道。

统筹:何静文 黎妙娟

策划:郭姗 张治伊

来源:南方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