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警示案例!助你识破非法金融中介套路
第1眼TV-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董进)“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按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部署,聚焦“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主题,重庆金融监管局自3月起积极开展一系列生动有力的金融教育宣传活动。
作为系列活动重头戏之一,3月13日,重庆“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暨“远离非法金融中介,守护群众合法权益”专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工商银行南桥寺支行“红金渝”网格驿站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重庆十大非法金融中介警示案例”,并以“金融科普花花车”为载体,发挥流动金融知识科普站优势,将金融知识送到市民身边。
立足重庆 辐射全国
“重庆十大非法金融中介警示案例”正式公布
近年来,一些非法金融中介在市场中悄然活跃,打着“征信修复”“全额退保”“内幕消息炒股”等诱人旗号招摇撞骗。他们以虚假宣传为手段,巧立名目收取高额服务费,同时还将受害者的个人信息挪作他用,从事各类不法活动。
在启动仪式上,“重庆十大非法金融中介警示案例”正式公布,这些案例涵盖了银行、保险、证券领域,包括贷款中介骗局、征信修复骗局、代理退保骗局、非法荐股等典型骗局。
例如,张先生轻信了“低利率公积金信用贷”中介的虚假宣传,不仅没有获得承诺的低利率贷款,还白白损失了一笔高额的“包装费”;小王因急于消除个人不良征信记录,被非法中介骗取钱财,甚至遭遇敲诈勒索;刘大爷参与伪造不实信息骗保,不仅涉嫌违法,还失去了应有的风险保障。
“这些案例均以真实事件为基础,深入剖析了非法中介常用的诈骗套路。希望通过这些案例,让市民对非法金融中介的套路有更清晰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重庆金融监管局金融消保处负责人表示,案例重点对扰乱市场秩序、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非法中介活动开展风险提示,帮助社会公众增强风险意识和提升防范能力。
此外,作为金融机构代表,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浩在启动仪式上分享了该司联合各方力量打击非法金融中介的实践经验。江浩介绍,通过与高校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成功实现了以科技手段识别“非法代理”等金融黑产,协助公安机关对全国多个非法代理团伙进行打击。
警花打卡AI换脸反诈体验
敲响防骗警钟
“天呐!这声音和表情跟我一模一样!”启动仪式现场,最引人注目的当属AI换脸反诈体验,市民只需拍摄一段5—10秒的视频,AIGC技术就能生成一段市民“本人”的拟声诈骗视频。在现场体验过后,李女士看着屏幕中“自己”向老公索要钱财的视频,心有余悸地说,“以后视频电话也得先对暗号才行!”
除了市民,这项创新的AI体验也引起了许多媒体及博主的关注。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区分局唐警官就来到现场,为大家拍摄了科普VLOG并介绍:“仔细观察其实你会发现,这类AI换脸其实还是有一定的bug,比如,视频的分辨率不高、人物牙齿非常整齐、眼睛眨眼频率和正常人不太相同等,大家日常生活中遇到可疑情况时可以根据这些进行简单辨别。如今,随着金融监管政策越来越精细,公安部门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非法金融中介的蔓延势头已经得到了遏制。”
除了AI换脸,启动仪式现场设置了“以案说险”警示区、金融纠纷调解体验区等活动专区,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群众掌握正确金融安全知识。
在“以案说险”警示区域,“贷款中介圈套”“征信修复骗局” “非法存股”等十大典型案例被展示在墙上,公检法专业科普志愿者们面对面为市民揭秘诈骗话术和套路,不少市民听后纷纷表示:“原来超低利率都是骗人的圈套!”“以后再也不相信稳赚不赔的投资了!”
“金融科普花花车”特色宣传在渝启动
在启动仪式现场,一辆蓝色的花车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这是由成渝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重庆)联手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创意改装的一辆金融知识科普花花车,花车设计元素灵感来自重庆市花“山茶花”,并将各类金融、反诈知识与IP产生连接,形成一系列富有重庆元素的蓝色“风景线”。
线下,“金融科普花花车”将开进重庆的社区和县域,开展线下特色宣传活动,帮助消费者及时获得专业支持,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消费者的满意度。
线上,主办方将在“金融科普花花车”互动空间打造“3·15”线上专题页,同步更新线上宣传资料,并面向全国网友开放。网友进入专题,学习金融知识并答题,就有机会获得富有重庆特色的精美礼品。
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合规总监王彦敏表示,后续将持续推动“金融科普花花车”扩面升级,携手更多的金融机构,紧贴老百姓的需求,把“金融科普花花车”打造成为一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金融宣传名片,将实用的金融知识带给更多市民朋友。
本次活动由重庆金融监管局、重庆市委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重庆证监局指导,由成渝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重庆)、重庆市银行业协会、重庆市保险行业协会、重庆市保险中介行业协会、重庆市证券期货业协会等多家单位主办,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联合银行、证券、保险等35家金融机构共同承办。
来源: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