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肾脏日 | 蛋白尿、血尿、尿色加深 医生:这些“信号”要警惕
第1眼TV-华龙网讯(唐雨)3月13日是世界肾脏日。当天上午,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以下简称“西南医院”)获悉,近年来,慢性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提升。该院肾脏内科主任赵洪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市民发现自己出现晨起眼睑浮肿、蛋白尿等症状,就可能是慢性肾病的前兆,需及时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感谢医生的‘火眼金睛’,让我能提早发现肾病。”在西南医院肾脏内科门诊,市民刘先生握着赵洪雯的手激动地说。前不久,他陪家人到西南医院肾脏内科就诊时,赵洪雯见他眼睑浮肿,且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就建议他做一个肾功能检查。刘先生听后,就接受了肾功能检查,发现他自己血肌酐水平显著升高,肾功能受损,最终被诊断为慢性肾病。幸运的是,由于发现的早,肾脏内科团队针对他的症状进行了针对性治疗,并叮嘱他改变生活方式。如今,刘先生的生活已基本恢复了正常。
事实上,类似刘先生这样的患者,西南医院肾脏内科还接诊了不少。“肾脏就像一台精密的水处理系统,每天过滤约180升血液,清除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赵洪雯说,然而,肾脏疾病早期症状隐匿,容易被忽视。其中急性肾损伤如同“肾脏刺客”,常因药物滥用、严重感染或脱水导致肌酐飙升、尿量骤减。而慢性肾脏病则是“温水煮青蛙”,早期仅表现为夜尿增多、晨起眼睑浮肿,往往通过体检才发现尿蛋白异常。
那么,我们应如何发现早期肾病呢?在赵洪雯看来,这就需要市民注意肾脏发出的一些早期信号。“诸如夜尿增多,尿液异常,晨起眼睑浮肿都可能是早期肾病的信号。”赵洪雯说,比如,如果市民晚上起夜超过2次,可能是肾脏浓缩功能下降的表现;市民晨起眼睑浮肿,有可能意味着肾脏排水功能减弱,导致水分滞留;如果市民出现泡沫尿(蛋白尿)、血尿或尿色加深,则是肾功能受损的信号。对于市民而言,如果出现这些信号,最好都要到医院做一个肾功能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除了这些信号外,赵洪雯还提醒,40岁以上的人群都是肾病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肾脏专项检查,重点包括:尿常规、检测尿蛋白、红细胞等指标,发现早期肾脏损伤。“对于肾功能检查单,很多患者反映看不懂。其实,这也有一定的诀窍。”赵洪雯说,其中血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生的废物,如果超过106μmol/L,可能意味着肾脏排泄功能下降,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之一,如果超过7.2mmol/L,可能意味着肾脏功能受损;肾小球滤过率是衡量肾脏过滤功能的黄金标准,如果肾小球滤过率低于90,意味着肾功能受损,低于60,则需要立即就医。
“慢性肾脏病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并干预,完全可以延缓甚至避免进入尿毒症阶段。”赵洪雯呼吁,大家要像关注血压、血糖一样关注肾脏健康,定期检查,科学护肾,进而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肾脏。
新闻多一点
科学护肾,需要这样做
1、科学饮食管理
限盐: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大约相当于一啤酒瓶盖的量),高盐饮食会显著加重肾脏负担。
控糖: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将血糖控制达标,可使肾病风险降低50%。
2、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多喝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大约8杯),充足的水分能够有效促进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不憋尿:憋尿极易引发尿路感染,进而间接对肾脏造成损伤。
戒烟限酒:尼古丁与酒精会直接损害肾脏血管。
合理用药:拒绝“偏方”与药物滥用,保障肾脏安全。
慎用止痛药:像布洛芬、扑热息痛等非甾体抗炎药,极有可能引发药物性肾损伤。
警惕中药肾毒性:例如马兜铃酸类药材,可能导致肾衰竭,甚至诱发癌症。
3、严格控制慢性病
血压目标: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并定期进行监测。
血糖管理: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7%以下。
来源: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