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子故里”到“逛吃鹿邑”—— 火锅赛道觅商道
地处豫皖两省交界处,距离郑州260公里的古城鹿邑,素以“老子故里”闻名于世,近两年,却频繁以舌尖上的美味“出圈”,悄然蜕变为“中部火锅食材之都”。
“鸳鸯火锅的造型神似太极图”,这虽是一句玩笑,却也实实在在成了“逛吃鹿邑”的底气所在。
2019年10月,这里建起了一座总规划6000多亩、建成区2600多亩的澄明食品产业园,一个番茄、一只鸡、一头牛、一只羊、一个丸子、一个辣椒、一根肥肠……园区内的每个工厂只生产一个品类,当客商穿行于红汤与白汤原料生产区之间,恍若游走在放大的“太极火锅”之中,这种充满东方智慧的产业布局,让“逛吃鹿邑”成为餐饮从业者的采购新选择。
鹿邑,这个不临高铁、偏居省界的农业县,短短5年间汇聚起16家“品类冠军”企业,在“专精特新”的产业模式背后,既蕴含着“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治理哲学,也暗合了“道法自然”的生态理念。让我们走近其发展模式和商业逻辑,寻觅《道德经》的草蛇灰线。
单厂单品打造“品类冠军”集群
3月15日,记者一走进位于澄明食品产业园的和一肉业,抬头便望见“全国肥牛卷销量第一”几个大字赫然张贴在厂房外墙上。
和一肉业是一家专注牛肉屠宰分割、精深加工、连锁专卖及供应链服务的现代化全产业链牛肉产品供应商,2020年入驻澄明食品产业园。
“冷冻牛肉在解冻间的温差状态下缓慢解冻,可以保持色泽鲜亮,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不流失,全程采用物联网电脑智能自动控制。在特定温度下进行分切,再经过数道X光机检测,剔除不合格产品后才能打包外运。”和一肉业工作人员朱红瑞介绍说。
将“为中国老百姓提供味道好、价格好、品质好的牛肉产品”视为使命的和一肉业,投产3年就荣获全球知名的企业增长咨询公司沙利文的双认证“全国肥牛卷销量第一”和“肥牛卷中国第一品牌”。
“成为第一可吸引政策、资源、消费者认知的全方位倾斜,形成‘珠穆朗玛峰效应’。”澄明食品工业园副总经理王文正说,砍掉非核心业务,专注极致效率,成为品类冠军,这就是单厂单品的“大树模式”优于多品类企业“灌木模式”的商业逻辑。
如何在一个园区内打造现代化食品产业集群,澄明食品产业园深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智慧。
这里除了专注一头牛的和一肉业,还汇聚了叫响“七个番茄一锅汤”的澄明食品,专注一只羊的茂源肉业、一个辣椒的伟红椒业、一只鸡的大家旺食品,以及只做一个丸子的丸来丸去食品、一串鸡翅的野火烧食品、一根肥肠的胖嘟嘟食品、一片五花肉的五朵花食品、一盒好粉的粉粉到来食品、一块魔芋的魔莱仕食品、一根烤肠的万舜食品等。单厂单品,各具特色,自成品牌。
“我们的品牌必须成为顾客心目中的首选或者次选。熟悉‘二八定律’的都知道,第一品牌的利润往往是第二品牌的几倍。”王文正说。
澄明食品产业园通过打造“N个一”食品工程,单厂单品,建厂当年即可盈利。去年,和一肉业的销售额为八九亿元,澄明和茂源的收入为五六亿元,伟红椒业、野火烧等收入均超过一亿元。
单厂单品还有一个隐藏优点,就是通过订单共享可以实现客户资源整合,“比如,牛肉工厂的客户来园区参观后,他看上了羊肉,恰好也需要羊肉,就会与羊肉工厂签约。我们的工厂拿出1个客户,就能收获10个客户,只有单厂单品才能实现客户共享。”王文正说。
快速孵化架构产业生态系统
“许多厂家愿意从外地来到一个县城投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这里能够提供订单,为其迅速赋能,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壮大为品类冠军。”澄明食品产业园集团总经理杨明玉说,在锅圈食汇的门店里,即使一个店铺只卖一包火锅底料,一天的销售量也有1万多包。
澄明食品产业园由锅圈食汇创始人杨明超返乡创业牵头投建,因此锅圈食汇成了该产业园销售渠道上的重要合作伙伴。依托锅圈食汇在全国的1万多家门店,入驻企业可共享集团采购资源与销售网络,快速打开全国市场,助力企业初期生存。
正所谓“上善若水”,真正的商道是自利则生,利他则久。
“成功度过孵化期后,我们园区为企业提供品牌服务和品控,帮助他们做大市场份额。新工厂首年90%订单来自锅圈食汇,以后逐年降低依赖,3年后降至50%以下。”杨明玉说。
澄明食品产业园与入驻企业的合作模式,一种是控股核心品类:牛肉、羊肉、丸子、火锅底料等由产业园控股,持股在50%以上,这有助于把控品质与提升效率。另一种是对入驻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占股30%左右,绑定长期利益,可以增强企业信心。
此外,当地政府为园区提供了标准化厂房及基建,产业园负责招商运营,除了提供品牌孵化,还提供质量认证等服务,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目前,澄明食品产业园已经入驻了16家企业。“新加入的企业需要先与我们对接品类,看是否符合需求,匹配完成之后才能入驻。”杨明玉说。
锅圈食汇上游聚合了275家供应商,本身是一个平台企业;华鼎冷链之前是锅圈食汇的物流部,独立后成立了一个冷链公司,不仅给门店配货,也给工厂、餐饮店配货,也相当于一个平台;而澄明食品产业园不断孵化工厂进来,亦是一个平台。
通过打造锅圈食汇销端生态、华鼎冷链供端生态、澄明产业园的产端生态,三个平台形成了销供产一体化,逐步构建起了锅圈食汇的大生态体系。在这个生态系统里,通过销售大数据优化仓储运输成本,能节省3%的净利润;通过物流数据驱动品类布局,可以优化库存周期;通过门店数据又可以反向指导企业生产。
如今,以鹿邑为总部,按照“产地建厂、销地建园”的布局,澄明产业园将在全国复制10家园区,持续完善“N个一”食品工程。在四川广元园区,有专注一锅菌汤的锅圈澄明、一根贡菜的翠翠食品、一粒豆子的汐豆逗食品;在湖北荆州园区,有只产一只牛蛙和小龙虾的锅圈欢欢食品;在广西北海园区,打造专注一只虾的逮虾记食品;在辽宁锦州园区,建起只产一头牛的和一肉业(锦州工厂);在海南儋州园区,建设只产一条鱼的渔大亨食品……截至目前,四川广元和湖北荆州的园区已正式签约落地,广西北海和辽宁锦州、海南儋州等地的园区正在建设筹备中。
逆向拉动三二一产业联动发展
“我们配套的肉牛屠宰厂正在建设,今年7月就能投入使用。”3月16日,在鹿邑县太清宫镇万头肉牛养殖基地,负责人李乾坤说,打通了屠宰这一环节后,就能把牛卖到澄明产业园的牛肉加工厂。
在鹿邑县宋河镇药铺行政村椒之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几十名老人正围坐在一起手工去除辣椒把。“我这里每年销售辣椒1000多吨,卖给伟红椒业的有300~400吨,最多时用工将近400人。”负责人张志刚说。
张志刚不仅卖辣椒,自己还种植辣椒,他的辣椒苗是从帅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购买的。帅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建设说,今年他一共育了1000多万棵辣椒苗,除了供自己的辣椒基地种植,其余的都被订购一空,一棵辣椒苗售价两毛多。
近年来,鹿邑县以“工厂+种养业”为核心形式,与锅圈食汇、华鼎冷链、澄明食品产业园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构建起涵盖种植养殖、单品工厂、包材辅材、冷链物流、供应链金融的全要素产业链,形成三二一产联动新格局。
锅圈食汇作为重要的销售终端,为澄明产业园内的企业提供大量订单,企业按需生产,带动宋河镇3.5万余亩辣椒种植基地、太清宫镇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使当地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者,逐渐转变为与产业紧密相连的参与者,2000多名农民变身“产业工人”,4000多个就业岗位让群众在家门口增收。
从销售到工厂再到农业的三二一产联动发展模式,就是澄明食品产业园采用的新型发展模式——“澄明模式”。
与用生产推动销售的传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不同的是,用销售拉动生产,再用生产拉动种植,也就是以市场对火锅食材的需求反向定制生产,再拉动上游农业,不易出现因产能过剩导致农产品滞销。
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现代食品全产业链条的建设。特别是在支持蜜雪冰城、锅圈食汇等企业的过程中,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和实践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用一种形象的说法解释“三二一产联动”发展模式,就是让处于消费终端的“国人餐桌”,决定并拉动田间地头“国人粮仓”的生产结构和发展质量。
“除了锅圈食汇遍布全国的1万多家门店外,我们目前在郑州农贸市场新打造了‘肴肴领鲜’农贸店,摊位实行统一管理,还做了自己的餐饮板块‘我的小板凳’火锅,去年开了约60家店,今年计划在河南开200家店。”杨明玉说,正所谓“反者,道之动”,不断推动“厨房”与“粮仓”形成循环增值,拉动牛肉、羊肉、火锅底料等食材的销售,2024年,澄明食品产业园营收突破40亿元,纳税突破1亿元。(河南日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孙雅琳 巴富强 周口日报记者 侯国防)
河南省台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