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万亿之城,徐州市委书记提出三个“关键字”
交汇点讯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徐州万亿之城的冲刺之年。去年全市GDP达到9537亿元的徐州,已站在“万亿之城”门槛,有望成为江苏第六座“万亿之城”。如果能跨上这个大台阶,不仅标志着城市经济总量的跃升,更意味着城市能级提升进入快车道。
“临门一脚强调的是‘时度效’”。3月26日,徐州市举行2024年高质量发展总结暨2025年工作推进会,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表示,要用实实在在的项目、产出和增量来支撑过万亿,以扎扎实实的行动把“美好愿景”变为“现实图景”。
如何抓住第一个关键字“时”?徐州提出把握时机、乘势而上。迈进万亿城市,徐州既有基础也有条件。记者从此次会上了解到,去年,徐州满弓紧弦拼经济稳增长,GDP增速位居综合考核Ⅱ类地区首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平均。工程机械打破行业寒冬实现逆势突围,集成电路与ICT、高端纺织再上一个百亿台阶,省市重大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徐州跃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1位。纵深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徐州科创圈建设,徐州位居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第34位。
“必须讲究方法、脚踏实地。我们追求的万亿,必须是结构上高质量的万亿,三次产业齐头并进,‘三驾马车’正向拉动,创新动能更加强劲,城乡发展更加协调等;必须是数据上实打实的万亿,杜绝弄虚作假、数字造假。”在宋乐伟看来,这就要把握好第二个关键字“度”,做到“稳扎稳打”。
今年,徐州明确GDP增长6%左右,实现过万亿有了较强支撑——规上工业产值预计突破7000亿元、社消零总额有望突破5000亿元、净增“四上”企业1500家以上、新增高技术企业550家……
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徐州各地、各部门只争朝夕干起来。徐州市工信局争分夺秒推进项目建设,抓实528个重点工业项目,落实全生命周期服务,加快形成产出增量,推动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邳州市统筹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共享标房招商等方式,提出全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70个。
“我们抓实‘两重两新’项目储备和政策对接,加紧推动40个省市重大项目在上半年开工,36个在年内投产;完善‘4+4’重大平台功能,协同构建52家省级研发机构、400家高企创新矩阵。”徐州市委常委、铜山区委书记、徐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龚维芳说。
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去年,消费对徐州全市经济贡献率达60%。今年以来,徐州文旅消费持续火爆,1至2月重点景区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2.1%、23.2%。当前,徐州正着力打造“彭城七里”项目,赓续千年文脉,推动城市更新。在下圆墩遗址广场、黄楼等重要节点,一批项目加快施工,努力实现“建一物、添一景”。
“将持续打造蕴含楚汉文化、苏轼文化、黄河运河文化、民俗文化等古韵新风交相辉映的特色文旅空间,推动‘七里’文化与文旅经济双向奔赴、与城市发展融合共生。”徐州市文广旅局局长沙波表示,今年徐州在建文旅项目2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年内计划总投资19.5亿元,将支持饮食文化博物馆、云龙山滑道、水上世界、九里山实景演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景区街区迭代升级。
锚定目标、善作善成。这是徐州强调的第三个关键词“效”,希望在“稳中求进”中,注重高质量发展质效。“GDP过万亿任务艰巨,但越是艰巨,越要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要在谋对策、作决策、定政策上‘稳’,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效上‘进’,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积极担当作为,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宋乐伟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成岗 王岩
来源:新华报业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