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渝台视窗 > 重庆资讯

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重庆定下这个目标

发布时间:2025-03-28 15:14:37

第1眼TV-华龙网讯(陈雨 实习生 张瑜)每年的3月30日是“国际无废日”。3月28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召开《重庆市提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2024-2027年)》解读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阳华解读该方案。

2022年以来,重庆在全国率先启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并与四川省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已初步形成跨区域共建示范引领。日前,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在既有工作基础上,会同市级9部门联合印发了《重庆市提质建设全域“无废城市”工作方案(2024年—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

郑阳华介绍,《方案》明确了提质建设全域“无废城市”目标,到2027年,实现“无废城市”建设总体水平全国领先,川渝“无废城市”共建引领示范,全市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过75%,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焚烧,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占比稳中有降,累计建设“无废细胞”5000个以上。

以上目标如何实现?郑阳华介绍,接下来,重庆将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建筑垃圾全链条治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危废填埋处置占比、“新三样”(废动力电池、废光伏组件及风机叶片)固废环境监管、“废库品重新”(危险废物、尾矿库、危险化学品、重金属、新污染物)风险防控、“巴渝治废”数字化建设、川渝“无废城市”共建、“无废城市”全民体系建设等十大行动,涉及31项工作任务。 

到“十五五”末 危险废物填埋量占比降低至10%以内

该方案聚焦当下短板,重点解决具体问题。例如第4条,磷石膏、赤泥等大宗工业固废存在产生量大、利用水平不高、途径不多等问题,将制定利用处置污染控制或风险评估等标准、规范,探索综合利用和规模化消纳模式,到2027年全市新产生磷石膏和赤泥综合利用率分别达70%和25%。

又如第12条,要求加快推进建筑垃圾规范填埋和资源化利用等处置设施项目建设,鼓励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推广应用,实现2027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50%。

第18条提出要高标准建设飞灰利用能力10万吨的国家特殊危险废物区域处置中心,稳步提升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快推进电厂协同处置油基岩屑和铬渣全量资源化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积极服务重庆页岩气开发优势产业。到“十五五”末危险废物填埋量占比降低至10%以内。

到2027年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达80%

该方案注重发挥现有优势,持续优化管理升级。例如第6条,提出加快补齐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设施能力,开展垃圾分类先锋区县建设,到2027年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达80%、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5%。

第29条,实施川渝高竹新区固体废物(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审批备案试点,推动毗邻地区设施资源共享和跨省市协同应急处置固体废物,鼓励川渝两地协同推动大型集团内部通过集团统一布局、技改生产线、延伸产业链等措施建设示范工程,降低集团内部工业固废强度,提升综合利用率,降低废物处置成本。

方案还谋划技术创新,前瞻布局技术储备。例如第20和21条,针对废动力电池、废光伏组件及风机叶片“新三样”固废环境管理,重庆将大力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携手,整合各方优势资源,组建专业团队联合攻关,全力推动退役动力电池等自动智能化拆解和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 

已累计发布60余个“无废城市”典型案例

为了顺利推进各项任务,重庆将依托美丽重庆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推动全域“无废城市”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迭代升级“无废指数”指标体系及成效评估体系,每季度发布“无废指数”,每年度开展成效评估。同时,还将强化成果运用,深入系统总结成效和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目前,重庆已累计发布60余个典型案例,有实现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无废公园”南山植物园;有将污泥“变废为宝”的“无废园区”江津区珞璜工业园;有推动汽车产业链的两江新区和以竹代塑产业链的梁平区、忠县;还有降低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的“无废民宿”北碚区既白酒店等等。

今年,重庆还将会同四川共同发布典型案例,让成效和经验在全市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广应用。

来源:华龙网

主办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