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江苏新闻

跨越77年,三代人的“重逢”

发布时间:2025-03-28 16:55:45

交汇点讯 在河南省永城市陈官庄烈士陵园,长眠着3位连云港赣榆籍烈士——潘凤林、李大忠、张绪生。清明前夕,赣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陪同11位烈属驱车前往永城,与亲人“相见”。历经4个小时,带着半个多世纪的期盼,他们终于“重逢”。

时光回溯至77年前,1948年,潘凤林、李大忠、张绪生三位烈士牺牲在淮海战役中,从此家乡的亲人再也没有他们的音讯。

潘凤林烈士,赣马镇人,1929年出生,1947年参加革命,任华东野战军二纵队通信员,1948年12月在淮海战役中牺牲。

李大忠烈士,青口镇人,1925年出生,1946年8月参加革命,任华东野战军二纵四师十一团三营机枪连班长,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牺牲。

张绪生烈士,石桥镇人,1929年出生,1947年8月参加革命,任华东野战军二纵四师十团电话排电话员,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牺牲。

集体鞠躬、默哀,为烈士们献上花圈和鲜花……在陈官庄烈士陵园,烈士亲属们陆续找到了亲人的墓碑。

“俺哥19岁(虚岁)就参军了,两年后牺牲了,连件遗物都没能留下……那时候我才8岁,这一别就是一辈子。现在终于见着了,我也没什么遗憾了。”84岁的潘松林在孙女潘玉鸾的搀扶下,跪坐在潘凤林烈士的墓碑旁,流着泪说。

“今天非常激动,爷爷、爸爸、妈妈都来了,我们一直记挂着大爷爷,期盼着‘相见’。从爷爷到我们,一家三代人多年来的心愿终于圆了。”潘玉鸾说。

“大伯,终于找你了!”在陵园东侧的烈士英名墙前,张绪生烈士和李大忠烈士的亲属找到了亲人的名字。多年来,烈士后人一直在寻找着亲人,如今终于“相见”。

“我们一直在寻找大伯的安息之处,今天终于实现这个心愿,他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的英雄事迹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将这种精神世代传承下去。”张绪生烈士的侄子张长翔说。

“目前我们陵园共安葬了2342名烈士。其中有记录的原山东省竹庭(现为江苏省赣榆)籍烈士有34名。我们通过户籍信息比对,将烈士信息推送给相关部门,赣榆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第一时间和我们对接,促成了这次寻亲活动。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志愿者能加入进来,帮助更多烈属圆梦。”陈官庄烈士陵园管理处办公室负责人丁梦欣说。

当天,烈属们还参观了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了解当年烈士为革命奋斗献身的英勇故事。

“烈士寻亲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将持续完善烈士褒扬机制,让‘无名者’有名,让‘有功者’永垂,继续开展‘为烈士寻亲’活动,讲好英烈故事,尤其是引导青年一代铭记历史,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的良好风尚。”赣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维昊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芳 通讯员 张南宁

来源:新华报业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