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齐鲁时空

山东“高价值专利转化”闪耀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

发布时间:2025-03-31 19:37:38

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3月27日至31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京举行,128场活动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3月29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关村发展集团主办的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专场对接会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上成功举办。

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是中关村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场对接会于去年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首次举办,是中关村论坛唯一以“高价值专利”为主题的专场活动,旨在集中展示支撑高价值专利培育这一专利转化运用关键环节的新模式、新产品、新服务,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力支持全面创新。

高价值专利培育生态再升级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副司长杨海燕在致辞中强调,知识产权作为保护和激励创新的基本制度,既为创新赋权,又为创新赋能,是创新成果走向产业应用的重要桥梁,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她指出,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已从“数量积累”转向“质量提升”的关键阶段,国家知识产权局正通过政策引导、平台建设、服务优化“三管齐下”,加速构建高价值专利培育全链条生态体系。2024年,全国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达到了61.3万次,同比增长29.9%,其中高校院所、专利转让许可次数7.6万次,同比增长39.1%,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加速释放。

她还特别提到,北京中关村作为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自主创新的集聚地和高科技企业的出发地,在专利产业化机制创新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活动中,由海淀区知识产权局主办的2025中国·海淀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全面启动。知识产权出版社全新开发的专利产业化产融协同平台“中知慧融”正式上线,《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组织管理规范》企业标准首次发布。

主题演讲环节,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王于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产权研究部主任、研究员赵亚娟和小米集团法务部法务总监刘超,分别以《高价值专利培育助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以始为终,情报导航:中大科技项目高价值专利培育机制与实践探索》《知识产权赋能企业发展》为题,从学术和实务两方面分享高价值专利培育的有益路径和成功经验。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高价值专利培育成果显著

项目路演与点评环节,来自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吉林大学、山东探微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芯驰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极智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中绳矩阵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的六个项目同台展演。

这些项目分别是中国·海淀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中国·长春汽车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中国·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中国·雄安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金熊猫”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的优质获奖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对接会的项目路演环节,山东省作为全国首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其在高价值专利培育与产业化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备受瞩目。由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指导的“中国·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已连续举办五届,共评选出获奖项目近300项,参与调研反馈的项目实施率已超90%,融资规模近百亿元。

此次路演的山东探微医疗技术有限公司“高分辨眼底三维影像医疗设备”项目,正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战略与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

这项技术以1微米分辨率打破行业垄断,在全球首次实现无创视网膜血氧检测,将眼科OCT成像精度提升至细胞级,直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疾病早期诊断难题。该项目斩获2024中国·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高价值专利大赛一等奖,产品覆盖全国三甲医院千亿级市场,将实验室的“微米级突破”转化为临床的“生命级守护”。

山东探微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莉在现场对大众新闻记者表示,该项目以山东大学宋维业课题组结合山东大学平台的依托,攻克了高分辨率、高速可见光成像等“卡脖子”技术,形成覆盖光学设计、人工智能诊断、医疗数据云平台的专利组合。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已与山大二院、山东省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合作开展临床验证。

(大众新闻记者 董婉婉 刘童 北京报道)

来源:大众网

主办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