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豫台视窗 > 河南要闻

古刹里的防火“真经”——探访洛阳白马寺如何做好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

发布时间:2025-04-01 09:39:20

  绷紧安全弦 筑牢生命线丨古刹里的防火“真经”

  ——探访洛阳白马寺如何做好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

  核心提示

  春季火灾易发多发,清明节期间又是祭祀和出游高峰。近日,我省正全力防范应对森林、重点场所和居民住宅火灾,做好灭火和应急救援准备等工作。河南日报特推出一组清明防火特辑,进一步普及安全防火知识,提升公众消防意识。

  在洛阳市白马寺大殿的一角,半人多高的大水缸和推车式干粉灭火器比肩而立。“这个消防水缸古已有之,传承了千百年,我们现在是古今并用。”负责白马寺安全工作的李师傅说。

  春和景明,出游人群日渐增多。在文旅热潮下,文物保护特别是消防安全迎来了新挑战。如何在合理开放利用古建筑的同时,确保“怕火”的国宝安然无恙?3月29日,记者来到白马寺实地探访。

  “大佛殿、大雄宝殿里藏着众多的国宝。”寺内的工作人员介绍,大佛殿系明代重建,大雄宝殿内的佛像更加珍贵,系元代用夹苎干漆造像工艺塑成,如今这项工艺已经失传。

  “这些珍贵的文物多为可燃物,再加上结构建筑为砖木,消防安全必须万无一失。”洛阳市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科一级指挥员马睿龙说,支队消防监督人员常到这里开展消防培训。如今,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的消防理念已深入人心,保洁和保安人员都参与其中。

  古建筑防火讲究“釜底抽薪”,让火源远离。开展日常巡查的两名工作人员,看到有游客手持燃香走向大雄宝殿,赶忙制止道:“只能在指定区域的香炉内焚香,不能将火种带进殿内。”

  记者看到,游客经常祭拜的大殿前,都在远离建筑的位置设有香炉,每个香炉下都有消防沙桶。马睿龙介绍,遇到大风天气,寺内还会全面停止游客焚香,防止引燃建筑和树木。

  人防、物防之外,还有技防。在大佛殿和大雄宝殿内,都设置有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系统、摄像头、防雷设施等。马睿龙表示,受限于既有条件,古建筑内一般无法设置喷淋系统等自动灭火设备,早发现早处置就成了防灭火的关键。为此,寺内还配置了一辆消防车随时待命。

  “为进一步防止电气火灾发生,我们把文保建筑内的所有电气电路,都改造成了36V弱电设备。”李师傅说,作为国宝守护者,他们以高于法律法规的标准,尽可能减少隐患。而这些举措,都离不开消防部门日常的沟通指导。

  近年来,结合当地文物古建多、消防风险高的特点,洛阳消防与多家景区、博物馆建立联系工作机制。马睿龙介绍,除定期开展消防培训与隐患排查外,消防部门还紧盯施工改造、游客高峰等重点时段,针对性发出消防建议,督促管理方、施工方严格落实动火审批制度,压实消防主体责任。(河南日报记者 黄岱昕 通讯员 郝一蓓)

  河南省台办供稿

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