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齐鲁时空

“枣”解决“枣”满意!枣庄加强数智赋能,深入探索民生诉求治理改革创新

发布时间:2025-04-02 16:49:26

枣庄加强数智赋能,深入探索民生诉求治理改革创新

“枣”解决 “枣”满意

“这是段采访录音,咱们听一听群众的心声……”2月25日,全媒体问政栏目《市长上线》一开始,主持人宋珩就将一段问题承办情况的录音播放出来。直播间里,枣庄市委副书记、市长翟军不时低头记录。

录音中,村民对能用上和城市一样的自来水非常高兴。2023年9月19日,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花山头村村民向《市长上线》反映吃水难题。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伴随着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在徐庄镇的加紧推进,村民们在2024年用上了和城市同源、同网、同质的安全水、放心水。

“直播前,我们都会围绕当期节目主题,多渠道收集群众诉求,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度。”宋珩说。

《市长上线》反映的问题,“枣解决·枣满意”平台(以下简称“‘两枣’平台”)负责日常转办督办,栏目组对诉求办理质效进行媒体督办,有效化解花山头村饮水困难、老旧小区改造影响出行、新建小区燃气接通受阻等241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一座城市的温度,在于市民的呼声能够得到及时回应。枣庄创新打造的“两枣”平台,通过整合46条政务热线、14个网络端口,构建起“一网通办”的智能治理体系。

“‘枣解决·枣满意’的‘枣’谐音‘早’,旨在通过及时办理回应各类诉求,让广大群众和经营主体享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枣庄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市市民诉求办理服务中心主任、市市长热线服务中心主任李利萍说,平台运行以来,共受理诉求183万余件,日均受理量5000余件。其中,群众诉求182万余件,经营主体诉求1万余件,满意率在98%以上。

民生答卷,不只在《市长上线》直播间里。枣庄市在诉求接办上实现一口归集,将群众和经营主体通过App、微信小程序、热线电话、网站信箱等不同渠道反映的各类诉求第一时间汇总到“两枣”平台,实行诉求工单统一研判、审核、分派、督办,推动诉求事项一单通达、一站办结。

“以前反映路灯不亮,居民得先打12319找市政,再联系供电公司查线路,最后还得找社区开协调会。”薛城区福泉社区网格员张振翻着泛黄的记事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问题。这种“诉求马拉松”,随着“两枣”平台上线成为过去式——如今居民只需在手机上输入诉求,咨询类事项2小时内回复,群众建议和问题反映类事项4个工作日内办结。 

有诉必应,还得马上办。群众反映的诉求大部分发生在基层,为高效解决问题,“两枣”平台“一竿子插到底”,省去了区(市)环节,自动将工单派转到镇街。经营主体的诉求相对复杂,往往涉及政策协同、要素保障等方面,“两枣”平台将这类诉求推送到区(市)办理。

流程上的小改变,推动了诉求办理质效的明显提升。2月25日,《市长上线》第三轮首播期间,市中区居民李安狄(化名)打来电话:“中顺易鼎园小区南门没有路,出行很不方便。”很快,“两枣”平台回复,道路先期设计工作正在进行,待属地完成道路清表工作后,将推进道路工程建设。“期待新路早日完工。”李安狄对办理结果给予了“满意”评价。

这场以数智赋能的治理变革,正在不断深化拓展。

夜幕降临,枣庄市鲁南大数据产业园灯火通明。工程师们正在操作“社情民意信息数据多维分析模型”——基于智能算法完善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力求通过解决一个诉求带动破解一批问题、优化提升一类服务。“我们要让数据比问题早到一步。”枣庄市市民诉求办理服务中心技术保障科科长戴文健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说,“‘两枣’平台,应该像天气预报一样预判民生需求。”

2024年供暖季前期,枣庄市通过精准定位诉求高发区域,分析出供暖类诉求快速增加,及时向相关区(市)和市直部门发出预警,推动了“未诉先办”。这种“治理前置”思维,得益于“两枣”平台专门设置了热词抓取功能模块,能够及时掌握群众的关注热点,针对性采取解决措施。得益于此,供暖诉求同比减少29656件。

依托“枣解决·枣满意”社会治理智慧平台,枣庄市初步探索出治理资源集约化、服务响应即时化、决策支撑科学化的社会治理新范式。

(大众新闻记者 吴荣欣 孟令洋)

来源:大众网

主办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