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政要闻

构建新生态、打造新模式,广东加速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发布时间:2025-04-07 17:21:13

日前,广东中山五桂山旗溪村以“无废中山 绿享未来”为题在香樟公园盛大举办2025年“国际无废日”活动,掀起全民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热潮。记者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广东正在全面建设全域“无废城市”,各地市不断创新方法举措,为“无废城市”建设按下加速键。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意义重大。积极推动广东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广东加快构建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布局,督促指导粤东西北城市编制印发“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形成全省共建合力。截至2025年2月底,全省21个地市都已印发“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广东还大力推动“无废全运”建设工作,印发《关于推进“无废全运”工作的指导意见》(粤环函〔2024〕392号),明确16条具体任务举措,探索利用海洋废塑料再生制成赛事吉祥物。同时,推动广州、深圳、东莞等主办城市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无废全运”行动。

在“无废城市”宣传方面,积极开展广东“无废城市”主题LOGO和IP形象公开征集及设计工作,推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清远、云浮、湛江等10个地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第三个国际无废日主题宣传活动,推动“无废”理念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传播。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省共建成“无废园区”“无废工厂”“无废景区”等各类“无废细胞”超7400个。

打造各类“无废细胞”,构建乡村发展新生态

结合“百千万工程”,广东积极探索构建“无废县区-无废镇街-无废乡村”试点示范体系,计划到2025年底,推动完成15个无废县(区)、30个无废镇(街)、8个无废村示范建设。中山市旗溪村作为首批“无废乡村”建设试点,为全省探索出了“旗溪无废”样板。

“静心、听雨、观云、见山”,在老树林立的香樟公园,“无废城市”建设成果展示平台即将落成开放。香樟公园120棵百岁香樟树正见证新时代下蓬勃崛起的“无废”经济新业态和新活力。

据中山市桂南村第一书记谭彦介绍,“无废城市”建设成果展示平台目前已设计完稿,近期将进行安装,用作“无废”成果展示、文化宣传以及研学活动场所。据了解,近两年来,香樟公园常态化开展无废研学活动,每1-2个月组织一场。同时组建“无废”讲师团,进行“无废”理念的宣传。

有意思的是,结合“无废”文化,香樟公园还将以香樟树为原料,设计可流通的“旗溪碳币”,将“碳币”奖励机制融入垃圾分类流程。旗溪村村民践行垃圾分类、废物回收等“无废”行动,即可获得相应数量的“碳币”,这些“碳币”可以在参与“无废”活动的商家消费。

据悉,中山市在2022年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聚焦城市建设“最小单位”,经过3年的探索,“无废公园”“无废学校”“无废农场”等“无废细胞”批量建成,构建起低碳环保的城市发展新生态,形成强劲发展动能。

记者在香樟公园的“不装商店”看到,附近的旗溪村村民可以在这里买散装的酱油和零食、村民写的书、“代代相传”的环保袋等,体验一把低碳生活。“不装商店”内侧则是店主承包经营的35亩生态农场,可供开展研学活动。据农场负责人介绍,旗溪村自然浓度高,适合生活,2016年开始逐渐吸引了部分新村民入住,他们因研学课程、艺术节等不同的原因结缘,住进村子,并开始探索可持续生活的可能性。“我们也希望探索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目前我们的农场可以开展披萨工作坊、小番茄/火龙果研学活动等。旗溪村还有很多研学机构,以开展观虫观鸟等自然主题活动为主。”该负责人表示,“如果你在村里面待久一点,就会发现村子是一个生态社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融洽,大家经过都会互相打招呼。”

旗溪村于2024年正式启动“无废乡村”建设,要求在2024年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实现乡村固体废物减量化,提高资源化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赋能“百千万工程”,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旗溪香草生活农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农场2018年落地,经过了6年探索,形成了以香草为基础的一二三产融合的乡村振兴产业模式。该农场作为厨余消纳场,还配备混流箱堆肥反应器,可将旗溪村产生的厨余垃圾回收处理再利用,目前日均可生产半吨有机肥。

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日渐深入人心,旗溪村“无废”经济的蓬勃发展,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陆续吸引了一大批新村民入住生活及创业。谭彦告诉记者,近年来有很多高学历的返乡青年、华侨成为桂南村的新村民,目前新村民已有123人,今年学校新入学的新村民的子女有23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新村民的孩子在“无废学校”——桂南学校就读。在学校内,孩子们可以利用回收材料进行绘画和手工创作、参加生态农场劳动课。该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目前正加快推动黑水虻堆肥生态系统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可消耗学校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极大减少垃圾处理成本。

随着“无废公园”“无废学校”“无废农场”等各类“无废细胞”的建成落地,以中山为代表的“无废城市”建设步入快车道,成为广东构建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格局的重要版图。

数智赋能,打造医废监管“惠州模式”

“有了这个智能收集站,投放医疗废物就像寄快递一样方便。”在惠州,东江威立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江威立雅”)总经理高勇向记者介绍了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医疗废物智能收集站的便捷功能。

自2022年来,珠三角城市率先探索适合自己的“无废城市”建设路径,涌现出不少亮点成果和有效经验。惠州“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通过与健康广东建设一体谋划部署,数智赋能“无废医院”建设,推动医疗废物管控建立长效机制,构建起医疗废物智能监管“惠州模式”。

医疗废物收集,尤其是小型医疗机构(19张床以下)的医疗废物收集是当前的一大难点。据数据统计,惠州小型医疗机构数量庞大,占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85%以上。记者从惠州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该部门联合惠州市卫健局推进智能收集试点工作,重点探索“小型医疗机构智能收集方案”,实现医疗机构医疗废物从产生、收集、贮存到处置全过程监控,推动建立规范有序的医疗废物收集体系,在“无废城市”建设推进过程中,有效解决医疗废物收集难点痛点问题。

高勇称,以前有一部分医疗垃圾被混入到生活垃圾中去,“我们部署医疗废物智能收集站之后,有效解决医疗废物收集处置转运效率低、小微医疗机构‘点多面散’‘收运不及时,投递不主动’等问题,加速医疗废物智慧化全场景的创新迭代,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收集和管理,高质量助推惠州市‘无废城市’建设”。

医疗废物智能收集站背后是一整套数智系统,东江威立雅依托危险废物处置智慧云服务平台将危险废物的产生、处置等各个环节数据纳入物联网监管,实现“产废源头统计系统精准化、中端分类收运系统专业化、末端分类处理规范化”。

据了解,惠州于2023年7月启动医疗废物智能收集试点,初期选择仲恺区惠环街道、博罗县龙溪街道、惠城区部分街道作为试点街道,服务范围可覆盖收集点周边约330家小型个体医疗机构。

目前,每个医疗废物智能收集站可回收各种医疗废物数百公斤,覆盖周边3公里范围,牙科诊所、宠物医院等都可以使用。高勇透露,医疗废物智能收集站布设后,从小型医疗机构回收的医疗废物比以前增加了近3倍。

惠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总结第一批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未来将进一步扩大医疗废物智能收集试点范围,优化选址布点,推进“智能收集柜”形式促进医废智能化全面、高效和安全收集贮存,推进“互联网+”在医疗废物日常管理的应用,高效赋能“无废医院”建设,落实医疗废物从最初产生到最终无害化处置的闭环监管。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邹长森

来源:南方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