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聚焦细分领域,打造“人工智能+”城市
近日,常熟召开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暨新型建筑工业化推进大会,发布《常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暨新型工业化三年行动方案》,方案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智能建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等5个细分领域。会上,常熟市智能建造产业创新中心和常熟市新型建筑工业化产学研校地合作基地揭牌。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发展、智能化升级,常熟力争到2027年底,全市建筑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
就在此次会议的三天前,常熟举行“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投用智算未来城,中国移动、华为、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总投资超150亿元的28个人工智能产业重点项目同步签约入驻,涵盖工业质检、智能网联车、具身智能等多个前沿细分领域。
接连两场会议,显示常熟抢抓“人工智能+”风口、全力推进数实融合的决心。“人工智能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常熟市委书记虞伟说,常熟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优先战略选择,推进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加快“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融合发展,打造“人工智能+”城市。
从人工智能到“人工智能+”,意味着既要培强人工智能产业,还要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千行百业。常熟实体经济扎实,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领域积淀深厚,具备广阔的应用空间。2024年,常熟地区生产总值破3000亿元,全市拥有超1.7万家工业企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近5000亿元。规模化的产业基础和产业转型的现实需求,为常熟发展人工智能提供了条件和动力。
在传统模式下,一件服装从设计研发到上市销售的周期在几个月到一年不等,其间需要设计师投入大量心血。如今在波司登,工作人员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一天内就能“设计”出上千个款式,头样开发时间从过去的100天降至27天,样衣研发降本60%以上。“传统制造业插上AI的翅膀,能在产业链‘微笑曲线’中实现价值跃升。”波司登品牌创始人、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德康介绍,波司登正积极牵头建设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实验室(服饰智能设计),以融合创新推动“AI设计”向“创意决策”跃升,助力常熟打造千亿级时尚产业集群。
人工智能不仅帮助传统产业焕新升级,还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效成长。2月,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基于AOI系统的光伏组件智能检测平台入选苏州市“人工智能+”典型场景案例。该平台能对产品不良点进行精准分类与汇总,并对缺陷数据与生产工艺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可大幅提升产品良率与生产效率,每年为企业节省超百万元成本。
使用人工智能提升生产力已经成为常熟企业的发展共识。截至去年底,常熟已有2000余家企业实施超4500个“智改数转网联”项目,全市机器人保有量突破3.3万台(套)。眼下,常熟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行动在做好“点”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线”和“面”拓展,不断优化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链垂直领域的深度应用。苏州飞榴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鞋服产业垂类大模型将AI大模型和垂直产业结合,显著提升鞋服企业的运营效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飞榴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PO刘珂介绍,产线工人使用“针聪明”智慧生产协同系统,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天工作任务,了解自己的工作量和日收入。
以人工智能与重点产业融合为主线,常熟聚焦工业制造、检验检测、外贸新业态等13个细分领域,构建“高算力、大模型、强应用”的人工智能创新体系,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推动大模型深度嵌入千行百业,全市已培育28个AI大模型及49个典型场景案例。在常熟智算未来城,“AI+具身机器人”“AI+智造”“AI+汽车”等五大垂直场景正在打造,这里还将建设“封闭测试场+城市级沙盒”双场景实验室,提供万卡算力中心、万兆光纤网络等要素配套。
发展“人工智能+”少不了人才支撑。常熟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伟说,常熟致力于营造“先懂你”“更懂你”的青年人才安居场景和科创空间,建立人才企业部门常态化沟通机制,清单式、闭环式解决问题,打造由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机制,实现政策供给和人才需求的同频共振。
依托技术革新优势与青年人才招引,常熟正借力“好风”,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奋力一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韩雷
来源:新华报业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