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江苏新闻

就业群体新观察|赶时间的人,“卡”在最后一百米

发布时间:2025-04-14 19:43:12

编者按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特别关心新就业群体,提出“既有管理,又有服务”的要求。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网络主播……他们兴起于平台经济,是数字时代的新型劳动者,普遍期盼可靠的职业安全、合理的利益分配、充分的社会保障、有效的社会融入。即日起,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通过新就业群体反映情况,深度调查这一群体生存状态,直观展现他们面临的困难与问题症结,与相关部门、专家共同探讨新就业群体发展之路。

近日,饿了么南京河西站骑手武斌在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后台留言,反映送单路上的“卡点”:“我是一位南京的外卖小哥,我跑的区域无法骑车进小区,订单超时情况多。天马上热起来,吃不消。有没有解决办法,帮我们想一想。”

快递配送的最后100米,骑手与电动车分离,往往是矛盾易发地。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联系上武斌,并围绕他的诉求展开调查。

面临时空压力,骑手“只能硬跑”

4月11日中午,室外气温达30℃,28岁的武斌正在送餐,上衣后背已经湿透。

武斌尝试骑车进入南京市建邺区某小区,刚到闸口,就被拦住。保安向他摆手,“你去哪一栋,车停旁边,下来走。”

见武斌有点犹豫,保安马上补充道:“骑车肯定不行。你进去了,我就得罚二百块。”

这不是武斌第一次尝试骑车进小区。他也没和保安争执,把车丢在指定地点,抓起外卖就往小区里跑。一进一出,武斌花了12分钟,而下一单外卖快要超时了。

接着,他又跑了几个小区,都尝试骑车进入,但依旧被拒绝。武斌说,旺季时,骑手手上至少同时有六七个单子要送,每个单子都卡着时间。

骑手最怕超时,超时将影响等级提升。饿了么外卖骑手,等级分为普通、青铜、白银、黄金、钻石和王者。等级跟接单量直接挂钩,单量越多,等级越高;等级越高,平台派单也越多,路线上也会更优化。比如有的王者骑手一次能接上十来单。

当日下午5时,河西站点当天超时单已达140多个。这个站点每天送单规模约1万单,其中超时的有两三百单。而同等体量的南京桥北站点,超时的仅几十单。到了外卖旺季,超时更是常态,河西站点一天的超时量可能在1000单左右。

饿了么河西站点有200多名骑手,服务区域内100多个小区。除了零星几个安置房小区和老小区,剩下近九成小区看到外卖小哥骑车,都会阻拦。

“只能硬跑。”武斌说,周边很多小区不让骑车进。遇到规模大的,骑手在里面像没头苍蝇一样跑。有的小区很大,却只有一个门,一进一出要花20分钟。

当然,为了进小区,外卖员们各显神通。为了节省时间,有的骑手购买平衡车、跟保安搞好关系。也有骑手脱掉工作服,冒充居民,但还得看运气。有骑手告诉记者,成功进了小区,车子却被保安上锁,两方争执不下。

对他们而言,及时送达是占据最高优先级的事情。平台送单时间越来越短,从45分钟压缩到30—35分钟。当规则无法更改,店家制作的时间也改不了,骑手只能压缩其他时间。有人改装电动车,时速最快飙到120公里。更多人在马路上逆行、横穿、超速,把时间挤给“最后100米”。

尽管很难,武斌3月跑了1500单,仅3单超时。问及诀窍,他说,“拼命跑呗”。

相比小区,武斌为写字楼送餐要轻松一些。4月3日中午,记者跟着武斌送单,他几分钟内接到4单。12:28,到达位于乐基广场Manner咖啡;12:31,在同一栋里取轻食;12:34到达金鹰世界专用货梯,先上五楼拿烤肉,再下负一楼取米粉。上上下下跑完,他在12:42拿齐4份外卖。由于写字楼下设置外卖架或外卖柜,只要准确定位送餐地点,武斌就能准时送达。12:58,武斌已经准时送达3件外卖,最后一个则因采访原因耽误。他说:“自己一接到单,脑子里就规划好了行车路线。”

送完午高峰最后一单,武斌明显松弛下来,骑着车不自觉哼几句歌。他说,这是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刻。

小区物业担忧,“业主安全更重要”

天一热,武斌说的“卡点”更为凸显。

夏天是骑手最难熬的时候。“往年,每天几名骑手跑到中暑,发生几起交通事故。”河西站点负责人陆畅(化名)告诉记者,站点里多是35岁左右骑手,年纪再大的干不了。这个站月均骑手流失率达20%,还没人能干过3年。

这也引发连锁反应。陆畅分析说,高温天时,点单的人多,送单的骑手却少,区域内原本200多人送1万多单,当只剩下160个骑手时,运力明显不足,订单积压情况加剧,超时压力更大。

“希望夏天之前能解决这个问题。”陆畅说,他多次找小区物业沟通,向物业负责人拍胸脯保证,站点为外卖骑手负责。但是,他得到的回答很一致:怕出事。

一面是骑车上门的诉求,一面是小区的安全与秩序。不少物业都会考虑小区安全,拒绝电动车驶入。“为了配合外卖员的时效性妥协,谁来为业主负责?”某小区物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骑手骑车进小区,压坏花草,还有的速度太快,物业因此被投诉的情况不少,影响后面物业费收缴,不敢放进来。限制较多、管得更严的小区物业大多表示,“业主安全比外卖早到几分钟重要”。

“保安越不近人情,反而不出事”,这样的声音还很多。

建邺区沙洲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她也曾找小区物业沟通过。但不少物业反映,禁止骑手骑车进小区,是业主的想法、由业委会决定。她也建议以其他替代性办法方便骑手进门,但这涉及谁来投入的问题,还是无解。

不过,她很肯定的是,“以可能牺牲一个群体利益为代价,去换取另一个群体的利益,不可取。”

当然,骑手身边也在发生一些可喜的变化。

4月8日,南京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发布推进“骑手友好社区”建设的倡议书,提出加强沟通协调,主动与美团、饿了么、达达等外卖骑手平台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解决秩序维护和外卖配送中的矛盾,避免因双方各自的服务方式引起的矛盾和冲突。

南京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秘书长苗永强认为,从目前情况看,直接让骑手骑车进小区不现实,物业要考虑业主安全和利益,每个小区情况不一样,也无法做统一管理。但外卖骑手和物业保安都是服务业主,双方并非完全的对立面,仍须协商对话解决这些治理难题。

南京也有物业积极作为,与骑手一起尝试新解法。有的在小区门口设置外卖柜,规划固定行车路线,有的提供小推车、自行车,帮外卖员跑快一点。

协同创新场景,真正的“骑手友好”

如何消除“最后100米”的卡点?

一味地堵自然不行,不少地方不断试错、不断探索。比如,共建“骑手友好社区”时,有的简化登记流程、张贴通行线路图,有的居民自发捐赠旧自行车给骑手摆渡,也有的通过物业方完成“最后100米”配送。

近日,南京在300多个小区、楼宇、商圈等区域推广“宁新码”,骑手可扫码登记进入。“解决进门难是引入‘宁新码’的第一步。”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为畅通配送“最后100米”,共建“骑手友好”社区,南京将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推动更多主体共同协商,探索平衡效率和安全更优解。同时敦促平台根据特殊情况,充分考虑区域、事项、时段等因素,放宽免责机制。

炜衡(南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南京市律师协会物业服务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蔡全义说,从法律上讲,若没有业主大会的决定,物业公司或业委会不应阻止外卖车辆进入小区。业主购买外卖时,本身形成了一个餐饮服务合同关系,即购买业主同意外卖骑手以最方便方式进入小区。但现实情况也表明,物业的担忧不无道理,不能为一方的方便让渡另一方的权益。

“城市治理、小区管理切忌‘一刀切’,许多替代措施仍有提升空间。”蔡全义建议,在小区划定骑手路线,通过AI限制车速;对于骑手或车辆建立诚信档案,违反限速或停车规定的扣积分,甚至限制进入小区的权利。比如,上海某智能小区引入AI识别系统,自动为外卖车辆规划避让行人的最优路径。

新就业群体的诉求如何“被看见”,考验城市治理水平和城市精神品质。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爱蓓说,平台经济全链生态嵌入城市生活方方面面,“小哥”们代表的是中国乃至全球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是新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政府有责任撑起法治之伞,建立健全管理规范、补齐监管短板;平台企业要以“善治”为导向,让算法空间多些人情味;社会各界也应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对新就业群体多些包容。

记者手记 >>>

跟着武斌跑了两次外卖,让记者对“赶时间的人”有了更多认知。

车轮飞转,电动车剧烈颠簸,毒辣的日头刺得人睁不开眼;上楼下楼,喘着粗气,一不小心撞到路边水泥墩,腿痛得人倒吸冷气……记者感受的这一切,对这群“赶时间的人”来说,只是日常。

他们车头向前,周而复始地接单,执着地规划线路,想尽办法在时限内完成手里的订单。毕竟,送外卖是一个付出就有回报的工作。

武斌只要每天跑满50多单,就能月入万元。他说,如果想跑到70单也不难,提前2小时上班,就能多挣2000元。他身边,一天跑八九十单的大有人在,也有人在线工作长达16小时。

外卖骑手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一员,城市治理也从来不是“一盘棋”的事。当越来越多城市将“骑手友好”融入治理时,不妨从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入手,多一些共识和理解,治理得再精细一些,小哥、业主、物业、平台、相关部门来几次“头脑风暴”,共同寻找兼顾社区秩序、用户体验、骑手便利的综合方案,让“最后100米”走得顺畅。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倪方方 

来源:新华报业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