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关税战背景下敦煌网等中国电商缘何逆势突围?
最近,一款中国跨境电商平台App——敦煌网(DHgate)突然在美国爆火。4月中旬,它一度登上美国iOS应用商店电商类榜首,总榜排名也仅次于ChatGPT。不仅如此,中国电商应用还占据了美国榜单前十名中的一半。
从表面看,这是一场由社交媒体推动的消费热潮。有TikTok上的博主指出,很多标着“欧洲制造”的奢侈品,其实产地在中国。有的甚至连商标都还没贴上,就已经被送往欧美。而这类视频点燃了美国消费者的兴趣:既然是同一个源头,为什么不直接从工厂买?绕过中间商,价格更低,选择更多。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种“反向奔赴”,恰好发生在美国再次扬起加征关税大棒的背景下。在关税、通胀、供应链重组等多重因素交织下,中国电商反而赢得了新的市场空间。这种反差,值得细细分析。
市场无疑是最诚实的。美国可以加关税、打压平台、宣传“去风险”,但这些手段影响不了一位普通消费者打开手机购物时的判断力。他们看到的是价格,是产品本身。他们更清楚,日常生活中的衣服、鞋子、日用品,大多离不开中国制造。这不是情感偏好,而是基于多年的消费经验得出的结论。
事实上,哪怕没有这波“抄底中国货”的热潮,美国市场也早就深度绑定了中国制造。沃尔玛的货架上,中国商品依然占据六成;耐克、阿迪达斯的大部分生产线依旧留在中国;哪怕是一些公开呼吁“抵制中国制造”的政治人物,身体却很诚实,其办公室用品、穿着打扮等等,最终也被网友发现产地在中国。
这种割裂和遍在的“现实”,恰恰说明了中国产品是全球产业链不可替代的一环。中国电商平台在美国的爆火,不过是让这种现实显现得更清晰了。过去,中国制造更多依靠出口企业和外贸公司“走出去”;现在,平台模式让中小卖家、工厂店可以直接面对海外消费者,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这也回答了,为何在高关税背景下,中国电商平台能在美国逆势突围?因为它满足了真实的需求。消费需求的真实存在就是最强的市场引力,它会绕过政策障碍,自行寻找路径。正如一些美国用户在社交平台留言所说:“我不在乎商品从哪里来,只要它好用、靠谱、合理定价。”这句朴素的话,比任何复杂理论更具穿透力。
(张洁茹)
来源:新华报业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