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江苏新闻

革新中国·十城调研行丨算算“双城经济学”里的降本账

发布时间:2025-04-18 19:24:29

“在新区,我们只分上下游,不分川和渝。四川和重庆哪边政策好,我们就可以申报哪边的。”四川海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山机械”)副总经理罗辉,这样介绍川渝高竹新区的企业。

今年3月初,罗辉刚根据四川省广安市出台的“新十条”政策,申报了设备更新补贴、融资贷款等事项。

时间回拨到2015年。这一年,海山机械从重庆空港新区搬迁到高滩园区(川渝高竹新区的前身)时,园区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道路交通是困扰企业的最大难题。

“我们是第一批过来的企业,当时整个园区不到10家企业。”罗辉说,那时候,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从重庆运过来,费时费力还危险,重庆籍员工往返住地也不方便,“走那个山路,开车过来要一个半到两个小时。”

变化从5年前开始。

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后,川渝两省市共同出人、出地、出钱,共同规划建设川渝高竹新区。川渝毗邻地区的262平方公里土地,跃升为跨省域共建新区。

共建新区,道路连通是第一步。川渝两地投入381亿元,展开“同城融圈”交通三年大会战。2024年4月,重庆中心城区首条延伸至市域外的城市快速道路——重庆南北大道正式通达川渝高竹新区,车程从1个多小时缩短至30多分钟。

不仅如此,跨省公交的开通,让川渝高竹新区的不少企业员工从公司到重庆家中,全程不到1个半小时。

罗辉把家安在了重庆,跨省上下班已是常态。在他看来,道路连通,更重要的是为企业降低了运输成本。以重庆南北大道的开通为例,据测算,该道路年通行车辆达550万辆次,从川渝高竹新区至重庆每吨货物成本至少可节约60元。

道路连通工作还在提速。

除了加快高速路、快速路等规划建设,川渝高竹新区还在推进渝广铁路前期工作。这条链接重庆北站和四川省广安市的城际铁路建成后,新区到广安主城区仅需30分钟,到重庆中心城区将缩短至20分钟以内。

打通了有形的阻隔,无形的壁垒也在被打破。

罗辉介绍,在川渝高竹新区,企业不仅可以择优享受川渝扶持政策,还能享受当地工业用地成本、水电气要素等优惠,总结来说就是“政策就高不就低,成本就低不就高”。

跨区域发展,因行政区划不同带来的政策执行标准差异,往往是一道无形的阻碍。而今,“一高一低” 背后,呈现出的是协同发展的大格局。

以跨省域税费征管为例,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正在逐步统一川渝两地118项税费征管差异事项,目前已完成79项。以“城市维护建设费”为例,重庆市渝北区的税率为7%,四川邻水县的税率为5%,本着“就高不就低”原则,川渝高竹新区统一税率为5%。这相当于为企业减了负。

打破无形的壁垒,实现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对海山机械这样的中小企业来讲,非常重要。“这里省三万,那里省两万,加起来就很多了。”罗辉说,企业每年申请的补贴和节省的成本能有30多万元。

当前,川渝高竹新区已成功打通政务服务、公检法司、医保社保、水电气等领域办事服务通道,基本实现“办事不出新区”,并初步形成了8大类100项“高竹特色”改革典型经验,在探索跨省域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上出了不少成果。新区也已初步形成以汽车研发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集群。

“园区企业数量、建设规模都在翻倍增长,我们海山机械也是一样。”罗辉说,企业产品已从单一的摩托车配件,增加到燃油车、新能源车配件等10多类产品,企业也伴随着新区成长而壮大。

(大众新闻记者 修从涛 刘笑笑 吕乐 刘云鹤)

来源:大众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