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2025年“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活力广东”专题活动正式启动。20余名正能量网络名人以及新闻媒体记者组成采风团队从深圳出发,深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共同探寻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奋进故事与丰硕成果。
站在全面深化改革迈向纵深的关键节点,广东正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重塑产业格局,以“百千万工程”为支点撬动城乡融合,以十五运会为契机激活大湾区动能……改革、开放、创新的广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
产业不断上“新”,科创矢“质”不渝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广东经济体量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推力之一,而科技创新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连续5年居全球第二。广东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到56.7%、31.6%,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1.2%、占全国44%。
产业发展不断向“新”提“质”。广东多家科创企业勇闯人工智能新赛道——“具身智能”,推动机器人等智能体实现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一体化。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事开赛,引发网友热议。步伐最为稳健的机器人“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成功夺冠。深圳优必选科技公司是“天工Ultra”的发起单位和总经理单位,也是智能服务机器人的领航企业之一,他们推动“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端,成为广东“未来产业”的杰出代表。截至2024年6月底,企业全栈式技术拥有2450余项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其中逾450项为海外专利,发明专利占比近60%,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数量全球第一。
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代表之一,广东推动低空经济飞向“万亿蓝海”。深圳市高巨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发的低空编队无人机设备曾亮相巴黎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等重要场合,在世人面前彰显科创中国“智能制造+文化输出”的双重价值。当下,站在全球低空经济的风口,高巨创新构建了涵盖“低空智造、编队表演、科普教育、监管服务”的产业生态圈。企业低空产品生产链覆盖全流程,无人机年产能超百万台,产品铺向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百花齐放促改革,惠农经济见成效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广东通过实施县域产业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风貌提升、集成式改革创新、社会力量动员五大行动,推动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位于惠州市博罗县泰美镇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规划总投资50亿元,占地1500亩。基地依托全国供销社系统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优势,围绕农产品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条创新流通方式,推动广东乃至全国主要农产品产区融入大湾区“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水缸子、茶罐子、大厨房”建设,打造服务大湾区的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建成后实现农产品年流通服务量500万吨以上、产值300亿元以上。
截至目前,园区注册企业近100家,入驻加工流通企业51家,形成粮油和重要农产品稳价保供、食材食品加工、农产品及食品出口、农产品展示展销、公共服务配套等产业集聚,累计实现产值超100亿元。依托基地牵头创建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建成11个供销农场、4个农产品综合服务站,连接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带动村集体42个,通过“订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户超3万户,获评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
产业越来越兴旺,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乡村风貌也迎来蝶变。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惠州博罗县罗阳街道莲湖村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为了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罗阳街道巧妙地将莲湖、田牌、杨梅、承粮陂、梅林五村串珠成链,打造了大湾区居民休闲、娱乐、养生的“生态后花园”。
位于广州花都的马岭村以“花卉+文旅”为方向,开发建设马岭观花植物园、喜花里活力休闲港等项目,打造集观赏、研学、休闲、娱乐、餐饮等为一体的都市农文旅综合体。同在花都的塱头村因“耕读传家”文化吸引了不少游客。村里完整保存了明清年代青砖建筑388座,是广州仅有的两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先后获评“中国传统村落”“广东旅游名村”。昔日的“空心村”蝶变为和美乡村“打卡点”,美丽广东更加可观、可感、可及。
“琴”开新局,引以为“澳”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重大决策。而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则是中央为澳门长远发展开出的一剂“良方”。
在横琴天沐琴台展示厅里,“琴澳和鸣——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主题展”全景展示了横琴开发15年,特别是合作区成立以来的发展成果。
产业发展是合作区的核心任务之一。数据显示,2024年,合作区GDP达到538.48亿元,同比增长5.3%。合作区聚焦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中医药、文旅会展商贸、现代金融等“四新”产业,一体化发展水平逐步提升。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是澳门发展中医药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签约入驻的29家澳门企业涉及中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领域,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聚集。
越来越多的澳门人加入横琴“生活圈”。2023年底“澳门新街坊”项目顺利建成开售,截至2024年底项目入住居民超2500人。这是全国首个为澳门居民定制的综合民生社区,社区配套学校、医疗等设施,为澳门居民营造了优质的居住生活空间。一项项便民举措相继落地,琴澳一体化发展用事实向世界证明,“一国两制”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
湾区全运“新”主场,活力广东有新貌
十五运会将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在广东、香港、澳门举行。这是一场彰显制度优势、展示湾区特色、体现岭南风格的精彩体育盛会。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发挥综合优势,正以十五运会为契机,推动“体育+文旅”“体育+健康”“体育+科技”跨界融合。
作为十五运会的重要场馆,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已承办第六届、第九届全运会和第十六届亚运会等重要赛事,见证着六运会以来体育与天河共生共兴的光辉历程。十五运会即将到来,改造完成的天河体育中心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来的建筑风貌,综合运用提效减碳技术、光储可再生能源措施等,实现场馆的安全、高效、低碳运行。外环跑道对标国际,兼顾赛事需求与全民健身功能,为市民真正创造了一个焕发新生的活力“天体”。
此外,为保障残特奥会需求,天河体育中心设置48处无障碍坡道、36个智能导航标识及200米盲道系统,轮椅观赛区经3D模拟优化确保视线无遮挡;更衣室通道按国际标准拓宽至1.5米,配备体温感应扶手、语音提示卫生间,打造“零障碍”场馆。
深圳依托科创优势,在十五运会期间全方位释放科技创新势能。全新升级的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是国内首例具备“开合屋盖+可折叠移动式斗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育馆。根据屋盖的开合,比赛大厅上方的超大斗屏可移动切换为双面横屏或四面斗屏。
为满足市民群众全民健身、赛事观演、文体培训的不同需求,深圳市体育中心专门为场馆量身打造了“i深体”一站式运营服务平台,市民群众可实现“一键场馆预约”“一站式培训服务”“快捷场馆导航”,“i深体”的赛事自由视角系统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AI、AR等技术,一键提供赛事场馆运动视频录制、运动视频分析和流媒体直播分享全流程解决方案,实现“多角度智能观赛”。
改革基因与创新血脉同频共振,广东正以破竹之势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全速前行,一个更具活力、更富魅力、更有张力的新广东正跃然眼前。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坐标上,广东以敢饮“头啖汤”的胆识、下好先手棋的智慧,在科技创新最前沿勇攀高峰,在城乡融合实践中破题探路,为中国式现代化书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统筹:李琳 申晨
策划/编导:李润芳
文字:黄小殷
来源:南方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