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十五运会将迎来倒计时200天。4月21日,南方网、粤学习记者实地探访位于广州的多个运动比赛场馆,了解场馆升级改造最新情况。据悉,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改造已接近尾声,广州体育馆、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体育场已完成改造,准备迎接十五运会这一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事。
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
改造升级接近尾声,以健康低碳反哺体育强国建设
根据《中国体育低碳发展报告》,体育产业年减排潜力可达千万吨级,可以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通过全民健身推动绿色出行,预计到2035年体育人口增至45%以上,间接降低交通碳排放。据介绍,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改造坚持绿色低碳和全民建设理念,将打造成人民的体育公园。
广东奥体中心升级改造项目设计总负责、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罗建河介绍,实现赛事全过程的碳中和一直都是设计团队的重要出发点,在赛事筹备和举办的全生命周期中设计团队都认真贯彻绿色低碳理念。场馆利用屋面和外挑走道等设置,通过太阳能光伏系统,为项目提供可再生能源,每年可以减少191吨碳排放,低碳建材的使用可使本项目降低30%以上的建材碳排放。
在改造过程中,奥体项目绿色改造根据岭南地区气候和体育场馆的功能特点,针对性采用了浅色外饰面及外走道遮阳,大大减少了进入室内的热量,再顺应主导风向增加通风开口,采用流畅形体、优化通风路径引入自然风改善室内热环境,这些技术措施的采用为所有场馆的绿色运营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改造设计拆除了原来二层封闭的外围幕墙,形成架空通风的全民健身平台,活化了场馆空间。在这个架空空间里,设计团队设计了一条800米的环形智慧跑道,和室外景观跑道形成室内外慢跑空间。
在二层平台外圈设计了扩大的外挑平台空间,可以布置临时外摆或摊位,举办各类文体相关的集市、展览、表演、趣味竞赛等活动。在内圈设计了卫生间、母婴室、休息区等设施为各类活动提供配套服务。此外,还专门设计无障碍坡道和电梯,实现场馆对各类人群的友好开放。同时,活化奥体中心室外广场,辅以大量的林荫及户外设施,建设骑行绿道和人行跑道,丰富绿色健身基础设施,建成周边居住区15分钟步行圈,形成“运动减碳”的良性循环。
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体育场:
已完成全面升级改造,打造开放共享的生态体育公园
据介绍,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体育场将承办十五运会U16女子足球和残疾人运动会越野滑轮比赛项目,目前已完成全面维修改造。
为办好本次赛事,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体育场进行了整体维修改造,涉建筑面积约3.25万平方米,主要改造内容包括赛事功能用房、主场馆草坪和跑道、座席层观众通道、机电设备、赛事专项工程、室外及其他工程等。
改造项目引入先进科技,建设智慧型体育场馆。AR实景导航系统使观众能够“一部手机畅行场馆”。新增LED屏与专业声学系统,打造沉浸式媒体空间。标准时钟系统提供专业赛事基础设施,满足国际赛事标准。同时,升级消防自动报警系统、电力系统等,确保大型赛事期间的安全与高效运行。“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数字化建造技术,确保了项目的高效推进和质量控制。”改造方广州协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项目经理梁阳表示。
场馆还重点进行了无障碍化改造,对场馆的残疾人设施进行全面升级,室外增加无障碍出入口4个,无障碍车位6个。新增无障碍卫生间10个,含厕位16个。更换无障碍门199个。观众席增加轮椅座位206个。
在建筑空间和室外园林设计中,融入岭南水墨文化元素,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低碳现代化体育场所。采用环抱式景观园林,建设多个小广场,园建采取飘带式造型设计,营造“步移景异”的视觉体验。室内空间以特大的岭南山水作背景墙,四周为木纹装饰板装饰,体现岭南特色与自然风格的融合。结合大学城中心湖公园和周边自然山体,整合自然山水资源,打造开放共享的生态体育公园。
广州体育馆:
科技感无处不在,无障碍设计“全链关怀”
据介绍,广州体育馆已完成升级改造。作为残特奥会轮椅篮球主赛场,改造后的广州体育馆从进场到落座,科技感无处不在,无障碍设计提升至“全链关怀”标准。
广州体育馆在改造过程中,在保留原体育公园岭南骑楼步行空间的基础上,新增木棉花主题花坛,打造兼具地域特色与时代精神的全民运动空间。南广场以原有雕塑为中心,通过动态施工与数字孪生技术精准优化景观布局,实现美观性与功能性的统一。
现代科技应用方面,场馆入口的3D视觉闸机可在0.3秒内完成人证核验,AR导航系统将通过执委会官方平台实时推送最优路径至观众手机。部署在场馆的2000余个AI摄像头组成“天眼网络”,可提前15分钟预判人流聚集风险,自动触发应急疏导方案。据恒盛集团机电工程师黎健介绍,场馆的空调与照明实现了智能调节,节能效率提升35%,获评“绿色建筑一星级认证”。
无障碍设计方面,1号馆设有4个轮椅观赛区(50席),盲道与城市道路无缝衔接,坡道坡度严格控制在1:12以内。环形感应助听系统覆盖了90%观众席,荧光盲道夜间可视距离达8米。特别设计的“多模态交互终端”更支持语音、手势及手机APP三重操控,一键即可召唤手语翻译或无障碍导航。
焕新后的体育馆突破传统场馆的时空边界。通过可升降隔断系统,篮球场可在48小时内转换为万人演唱会场地。保留的标志性拱形穹顶化身为巨幕,运用数字光影技术演绎广府窗花等文化符号,打造“可阅读的建筑IP”。赛事结束后,场馆还将上线“智慧健身舱”系统,市民可预约VR训练、AI体态评估等科技健身服务,让全民共享智慧场馆的长效价值。据介绍,广州体育馆将成为全民健身的活力中心、城市文化的展示窗口,见证体育精神与城市文明的共融共生。
随着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临近,各场馆改造升级工作渐入尾声,各项筹备工作如火如荼。广东赛区以饱满的热情和充足的干劲,准备为全国人民献上一场绿色低碳、精彩绝伦的体育盛会,更为推进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建设拾柴抱薪。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何敏辉
来源:南方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