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原著位居借阅榜首,“热”中还须有点“冷”思考
交汇点讯 4月20日,《2024年江苏省公共图书馆数据报告》发布,2024年,江苏13个设区市113家区县级以上的公共图书馆,外借的图书中,文学类超过半数以上,占51.27%,历史、艺术、教育类图书次之。最受欢迎的成人书籍中,《人世间》《平凡的世界》《狂飙》《追风筝的人》《长安的荔枝》《活着》《盗墓笔记》《三体》等热播影视剧的原著小说借阅量位居榜首。
热播影视剧带来的“长尾效应”,让原著小说在图书馆的借阅方面始终保持热度,影视剧原著为何受青睐?苏州读者胡歆然是《狂飙》的剧迷,电视剧还没播完,她就到家门口的吴中区图书馆借阅了原著,还参加了小说《狂飙》的读书分享会。胡歆然认为,影视剧的容量与原著相比小很多,为了完整了解故事情节,她通常都会选择借阅原著,而文字丰满的细节和想象力,也能让她更好地走进角色内心,探索影视剧中未能全部展开的丰富的故事与微妙情感。
“影视剧与原著小说双向奔赴,两者相互促进。”徐州市电影协会会长宋军调研发现,看电影和看书的人群高度重合,基于这样的发现,他们在徐州设立了四个“书香影院”,也就是影院与图书馆合作设立“影·分馆”,市民观影候场时可以用碎片时间读书,既方便读者借还图书,又提升了影院的人气和活力。
影视和图书相互赋能,吸引更多剧迷走进图书馆借阅图书,这是全民阅读的可喜成果。南京市全民阅读促进会秘书长杨长进对此感到欣喜,但他同时指出,影视类图书在借阅中居前几位,也说明我们的读者在书籍阅读中还不够“主动”、阅读内容还不够丰富。
杨长进认为,未来社会需要“T型人才”——既有人文深度,也有跨界广度。跨界阅读是提升个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我们既要大量阅读人文类书籍,也要多阅读科技、政治、经济类等书籍,主动破圈,拓展认知边界。杨长进建议读者通过熟悉的领域“顺藤摸瓜”,延伸至新领域。他建议大家选择人文与科技、经济相结合的书籍,从“交叉领域”切入,降低陌生感。同时,图书馆可以围绕主题设计“融合书单”,比如说围绕气候变化的主题,既推荐《大灭绝时代》等人文类书籍,同时也引入科技类《碳中和经济学》、政治类书籍《全球危险》,引导读者从多角度理解主题。
在南京江北图书馆(新馆)副馆长周鑫看来,阅读破圈的本质是“好奇心驱动”,而非强迫学习。开馆两年多,他们一直通过多元活动来带动大众阅读,比如举办定山讲坛,邀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史与气象文明研究院院长惠富平讲述《齐民要术》中“顺天时、量地利”的农耕智慧,邀请歼-20首飞试飞员李刚分享空天勇士“刀尖起舞”的故事,并在讲座现场设立农学和军事等专题书架,引导大家扩展阅读。再比如,他们和园区科技企业合作,通过“教孩子从香蕉里提取DNA”等一堂堂“科普课”,激发儿童的科普阅读的兴趣。
“在知识快速更迭的时代,图书馆学会‘跟热点’很重要。”周鑫告诉记者,他们每个月都跟踪最新的政策和经济数据,以及重点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摘编汇总,并定期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吸引了很多园区相关从业者。接下来,他们打算通过图文解读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这些复杂的议题,降低专业内容的理解门槛,增强普通读者的阅读动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周娴
来源:新华报业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