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产”变“资产”专利“生”红利 重庆市沙坪坝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揭牌
第1眼TV-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冯珊)今(23)日,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沙坪坝区系列活动上,沙坪坝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揭牌成立,该运营中心由重庆市沙坪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与重庆重大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共建,将助力高校专利与中小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促进专利技术在区域内集聚并转化。
精准对接 搭建校企知识产权转化桥梁
据了解,沙坪坝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围绕主导产业方向,聚焦“专利技术培育、运营、转化”服务模块,整合产业、资本、知识产权等资源要素,通过“专利统一托管运营”“先使用后付费”“权益约定”“组建产业专利池”等创新模式,推动高校专利与中小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促进专利技术在区域内集聚并转化,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目前,运营中心经过一年多的管理运营,辅导、服务了多个沙坪坝区高校院所科研团队的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搭建校企知识产权转化桥梁,促进全区专利转化运用,完成企业盘点入库404户,完成率146%,中小微企业接受高校院所专利转让许可次数152次,接受高校院所专利转让许可中小微企业71家。
其中,运营中心协助重庆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营养科个性化医疗膳食项目团队,制定非药品模式转化方案,与重庆某中药企业合作,研发出36个药食同源类医疗膳食配方。该项目成果所有权双方共有,由合作方企业负责产业化,预估转化金额达615万元,开创了“临床出题-医生研究-企业联合研发-企业转化”的需求导向成果转化模式,为中药成果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甲基化检测系列试剂项目,是重庆市首个医疗机构赋权转化的成功范例。甲基化检测试剂项目聚焦肿瘤早期筛查,通过检测血液中循环肿瘤DNA甲基化状态实现精准筛查,已形成多款产品。该项目经运营中心培育辅导,最终通过“权益让渡”将知识产权转让给研发团队,并自主成立项目公司进行产业化,有效激发了科研人员积极性,为其他医疗机构成果转化提供了经验。
签署合作协议、专利技术路演 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
本次活动以“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赋能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为主题,活动现场,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范俊安与沙坪坝区委常委、副区长户邑致辞,重庆市沙坪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晓梅,重庆重大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贾书源共同为沙坪坝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揭牌。
重庆大学、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4所高校在活动现场共同签署《专利申请前评估自律公约》,落实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从源头保障专利价值;相关高校与运营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多种形式推进专利技术资源的共享与转化。8位来自知识产权服务、金融投资、产业创新领域的专家受聘为顾问,为运营中心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田甜副教授介绍了阿尔兹海默症的类脑器官芯片系统项目,瞄准阿尔兹海默症治疗,体现基础研究产业化潜力;重庆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任文峰博士介绍了类器官技术,展示医工交叉创新成果,助力精准医疗;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勇副教授介绍了镁基生物可降解青光眼引流装置及眼内介入治疗技术,凸显了生物材料专利的临床转化价值。
打造全链条服务体系 持续增强知识产权创新活力
近年来,沙坪坝区持续以知识产权赋能产业创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区新增授权专利5173件,同比增长4.38%,其中发明专利2671件,同比增长8.84%。累积有效发明专利12167件,全市排名第一,同比增长12.4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1.62件,全市排名第二。新增注册商标3534件,有效注册商标45886件。
知识产权创新活力持续增强,沙坪坝区聚焦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打造专利转化“一中心一基地”,编发全市首份政校联合期刊《专利动态纵览》,促成高校院所转让专利152次、同比增长160%。聚焦侵权高发领域,加大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力度,办理侵权案件16件、行政裁决2件,清理非正常专利申请572件。
据了解,为助力更多“知产”变“资产”,沙坪坝区打造全链条服务体系,深化“高价值专利培育+金融赋能+产业协同”模式,持续推动“专利-产业-资本”闭环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纵深推进全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
沙坪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笑雪表示,下一步,沙坪坝区市场监督局将围绕沙坪坝区主导产业方向,持续整合产业、资本、知识产权等资源要素,以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主要载体,分级分类促进技术成果和专利技术在区域内集聚、转化,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同时,持续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行政调解工作,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来源: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