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江苏新闻

传统戏为啥好听?张派青衣张婷揭秘京剧唱腔如何炼成

发布时间:2025-05-07 20:23:45

交汇点讯 记者今日获悉,由江苏省京剧院出品的京剧经典剧目《诗文会》将于5月27日在南京星空剧场首演。目前,该剧已进行了首轮坐唱+练乐的排练,省京张派青衣张婷向记者揭秘了从作曲到乐队到演员,三方合作打磨一段好唱腔的背后故事。

京剧《诗文会》,改编自明代戏曲家吴炳的著名古典传统戏剧《绿牡丹》,被誉为“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之一。此剧情节曲折,经京剧四小名旦之一的张君秋先生演绎,唱腔华美动听,成为张派艺术的代表性剧目之一,深受戏迷喜爱。

本次整理改编,省京特邀京剧名家张建强担任导演和编剧,对原剧本进行梳理,保留核心情节,精简冗余部分,使情节更加紧凑连贯;邀请昆曲名家、梅花奖得主孔爱萍担任表演指导,在继承传统表演程式的基础上,根据角色特点进行适度创新;邀请天津青年京剧团著名琴师、一级演奏员朱建中与天津京剧院优秀青年唱腔设计祝福对本剧音乐进行调整优化;特邀请上海京剧院叶派小生名家杨楠与张婷联合献演,力求为广大戏迷带来一台难忘的张派大戏。

“张君秋先生是很会唱的,有些唱腔光看谱子并没有觉得特别好听,但经张先生之口唱来却韵味十足,非常耐听。”张婷介绍,张君秋以唱见长,嗓音清脆嘹亮,饱满圆润,他集众家之长,形成了刚健委婉、俏丽清新的独特演唱风格。张君秋不但唱法灵活多变,还特别擅长创制新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张派唱段。“这次我们特地邀请了著名京胡演奏家、戏曲音乐家朱建中老师担任音乐总监和乐队指导。由他和优秀青年唱腔设计祝福两位老师共同担任《诗文会》新创及改编部分的唱腔和音乐设计。”

音乐总监朱建中对张派艺术的深刻理解,成为此次复排的关键。他师承张君秋的琴师何顺信,年轻时多次为大师现场伴奏,深得张派唱腔音乐之精髓。复排过程中,朱建中以“为演员的演唱服务”为核心原则,动态调整伴奏细节。张婷回忆:“朱老师会反复听我的演唱录音,根据我的声线特点设计唱腔。哪怕排练中我临时调整气口,朱老师也会指导乐队如何迅速响应,甚至改变弓法、指法来配合。”这种灵活性与严谨性的结合,既保留了张派“刚健委婉、俏丽清新”的底色,又让演员的个性得以自然流露。

对于《诗文会》新创部分的唱腔雕琢,张婷表示,自己在反复琢磨、练习唱腔的时候,脑子里始终在想象“如果张君秋大师来演唱这句新腔他会怎么处理”,如何根据剧情走向分配唱腔的节奏,从而通过声音塑造出鲜活的人物性格。张婷认为:“观众之所以钟爱传统戏,是因为,传统戏的唱腔不仅是旋律之美,更是人物灵魂的映射。”她以《诗文会》中的经典唱段为例解释:“比如‘喜盈盈进画堂’,每个气口的停顿、每个音符的劲头,都在传递角色的喜悦与娇羞。张派唱腔的高明之处,在于用音乐塑造人物,让观众听的是‘戏’,品的是‘情’。”此外,全剧大多数唱腔短小精悍,时长不超过5分钟,板式设计更易传唱,也符合现代观众的欣赏习惯。

“对于乐队合练的指导,朱老师更是细到每个乐器的每一个音符。比如这个过门儿,京胡如何处理,京二胡怎么拉,月琴用什么技法,哪里该休止,哪里再开始弹,包括三弦怎么跟大家配合等等。”张婷直言,乐队成员们均表示第一次接受这种训练方式,大开眼界!“而我们省京的乐队都很棒,琴师刘洪搏担任京胡演奏,鼓师邱天宇担任板鼓,京二胡于德海、月琴李旭、三弦田红博、中阮程小梅、大阮张馨艺、琵琶金雅谊,大家都是一点就通,很快就能非常默契地配合并托住演员的唱,使唱腔变得更圆润和完美。”

在整理改编创排过程中,乐队配置的调整也是亮点之一。尽管此次乐队并非张派伴奏的“顶配”,但特别加入了琵琶伴奏,赋予了唱腔新的生命力。以往琵琶仅用于音乐和效果部分,此次直接参与唱腔伴奏,使得人物情感的表达更加立体。同时,除了京剧传统乐队七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中阮、大阮、琵琶)担任主要伴奏之外,还有古筝等民族乐器配合加入,既遵循传统规范,又在细节上大胆突破,使整个唱腔和音乐显得更加饱满,形成独特的听觉体验。

据悉,《诗文会》剧组即将进入联排打磨阶段。从唱腔到伴奏,从表演到剧情节奏,每个环节都力求“细而不碎,华而不浮”。正如张婷所言:“我们不是在复刻一部老戏,而是在延续一种精神——让传统戏的‘好听’与‘好看’,穿越时空,打动今天的观众。”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高利平

来源:新华报业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