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散光+角膜形态异常,女孩度数三年“0增长”!
中国青少年近视率逐年攀升,当多数家庭深陷“年年换镜片”的焦虑时,但9岁女孩小涵的故事,却为无数家庭点亮了希望——面对高度散光、角膜形态异常与近视飞速增长的多重挑战,她的度数在三年内竟奇迹般“0增长”!这背后是一场医患携手的“视力保卫战”。
小涵9岁时初次来到无锡爱尔眼科医院,检查结果令所有人揪心:右眼近视375度、左眼350度,双眼散光高达250度,pentacam角膜地形图更是一片“警示红区”,提示角膜形态异常,甚至存在圆锥角膜风险。更让家长焦虑的是,此前佩戴普通框架镜一年内,小涵的近视竟加深了100度!“本想配角膜塑形镜控制度数,没想到连佩戴资格都没有……”小涵妈妈的担忧,道出了无数家长的困境。
圆锥角膜是一种进行性角膜扩张疾病,正常的角膜如同饱满的圆顶,而患病者的角膜会逐渐变薄、前凸,最终形成类似圆锥的形态。初期症状常表现为近视度数快速加深、散光度数异常增大,且普通框架眼镜难以矫正视力。若不及时干预,严重者可能导致角膜穿孔,甚至面临失明风险。在青少年群体中,这种疾病因早期症状与普通近视相似,极易被忽视。
面对复杂的眼部情况,无锡爱尔眼科医院斜视及小儿眼病科主任袁东坡带领的视光团队并未草率定论。“角膜异常需要长期观察,但当下必须立即干预近视发展!”袁主任果断调整方案:暂缓风险较高的塑形镜,转而采用“离焦框架眼镜+0.05%低浓度阿托品”的联合疗法。离焦镜片通过光学设计延缓眼轴增长,阿托品则从药理角度抑制近视进展,双管齐下截击度数攀升。
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小涵一家开启了严格的“护眼行动”。每 3 个月一次复查雷打不动,离焦眼镜全天佩戴,用眼习惯彻底改变——减少电子屏使用、增加户外运动、坚持“20-20-20”护眼法则。两年后的复查结果,小涵的近视度数丝毫未变,眼轴右眼零增长,左眼仅微增 0.11 毫米,角膜形态也逐渐稳定。
随着防控效果稳固,团队又为小涵定制了离焦软镜与框架镜交替使用的升级方案。如今,三年过去,曾经的“高风险”孩子已成长为阳光少女。小涵妈妈欣慰地说:“以前总担心她眼镜越戴越厚,现在度数一点没涨,眼睛更有神了!”
“近视防控绝非单一产品的胜利。”袁主任表示,小涵的成功得益于早期发现、动态调整方案和家庭的高度配合。每个孩子的眼部条件、用眼环境都不一样,只有专业团队持续跟踪,才能找到最佳的近视防控路径。防控近视,从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医、家、患三方共筑的光明防线。(通讯员:唐宁)
来源:新华报业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