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江苏新闻

智库声音:坚持党建引领育人 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5-05-12 21:23:02

近年来,无锡市东林中学党总支坚持围绕“竞志”文化,积极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实现增强师生使命担当的梯度式育人目标。通过党组织引领下的“东林思政”实践,学校获评江苏省中小学思政育人特色学校,《读校行:厚植家国情怀的东林思政创新实践》获批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成功入选中国政研会2024年度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

一是强化党组织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政治引领力。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正确引导和精心栽培。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东林中学党总支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在师生中开展价值引导和行动指引,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效。把牢政治方向。挖掘校史资源,开发红色教育资源,创建校史微课程,以沉浸式学习培育师生家国情怀,促进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明确目标导向。党员“亮身份、亮岗位”,集体研究明确思政课学段目标,实施跨学科备课制度并精心执教,为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奠定扎实基础。丰富实践体验。将思政课放到社会大课堂中,创新设计“一公里思政”课程,积极构建思政与实践一体化育人模式,创建“竞志青年社团”,推行“党建+教学”“双导师”培养机制,帮助师生既拧紧“思想总开关”,又开启“学科发展新路径”。

二是强化党组织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教学影响力。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抓好思政课教育改革,让教师把课讲好、讲活、讲到学生心里去,让学生在课上愿听、愿想、愿主动表达自己想法。红色党课铸牢思想根基。开展“东林微讲堂”书记、党员讲党课活动,让每位党员成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讲人,担任学生思政导师,在课程教学中提升情感、激发意志,坚定“四个自信”。校史微课启迪理想信念。致力于德育方式转型升级,围绕两棵280余年的古银杏,提炼教育意象,演绎各类主题活动,把打造全方位物型教育文化空间和建设精神文化相融合,与学生一起在银杏树下吹响厚植“读己、读校、读城、读国”情怀集结号。“学问课堂”探索价值审思。积极开展“学问课堂”长程深度研究,实现学生“自主先学、问学互进、学用达理”,落实“双减”政策。推行“东林竞志行”品格提升项目,通过学科融合渗透,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厚植家国情怀。

三是强化党组织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践行辐射力。东林中学党总支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以“体验式”为突破口,延伸课堂学习质量,让思政课成为“活水源泉”。营造“人人思政”的良好氛围。创设党员先锋岗、示范岗、责任区,开展“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故事我来讲”“优秀思政课案例”系列展评活动,评选“竞志好教师”并开展事迹宣讲,学生在可感知可触碰可学习的榜样中感受成长的人文魅力。构建“事事关心”的课程体系。秉承东林书院文化的“三声”“三事”,以“事事关心”为理念,书记、党员教师上团课、队课,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积极关注现实生活,关心国家发展,关切民生福祉,养成仁爱、忠诚、担当为主旋律的家国情怀品格。创新“时时浸润”的学习空间。携手建设“读校行”体验空间,积极建设家国情怀教育资源库,搭建云端数据库,打造数字体验馆,师生带着问题“研”,带着思考“学”,思政课程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色信仰之旅”,为学生创设一个优良的无边界的德育学习环境。(作者系无锡市东林中学党总支书记陈强)

来源:新华报业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