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身边发生的灾害隐患?重庆这场主题活动“硬核”输出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李燊)今年5月12日是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在重庆市丰都县移民广场,一场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为主题的防灾减灾宣传盛会在此拉开帷幕。与会嘉宾、灾害监测机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等与市民在互动体验与知识分享中,共同编织守护重庆的安全网。
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重庆市级集中宣传活动以“实战演练+科技赋能+全民参与”的创新模式,为全市呈现了一场“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的安全教育课,生动诠释了“防灾减灾,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
实战演练展锋芒 科技赋能显力量
当日10时25分,随着大屏幕切换至丰都县三建镇分会场,“地灾预警避险大练兵”震撼上演:监测设备发出尖锐警报,三建镇洗澡池地质灾害点岩体位移险情被实时捕捉。
依托县-镇-村-组四级联动的“四重网格”体系,预警信息秒级推送至应急指挥中心,多部门联动响应,无人机、北斗终端等科技装备迅速投入使用。7户13名群众在5分钟内完成撤离,专家组现场研判、临时安置点启用、次生灾害排查……一连串操作行云流水,演绎了“科技预警+精准调度+高效处置”的应急范式。
“以前觉得地质灾害离我们很远,今天看到房屋裂缝的镜头才意识到危险可能就在身边!”现场观摩的群众王女士感慨道。
而另一位村民李先生则对监测设备赞不绝口:“那个会自动报警的仪器太厉害了!回去我要提醒邻居们,多留意房前屋后的山坡!”
如果说地质灾害演练是“快准稳”的典范,那么森林火灾扑救则展现了“群防群治”的智慧。在模拟火情中,护林员通过手机端查看监控,十户联防体成员携带灭火工具迅速集结,与专业救援队形成“先期处置+专业攻坚”的协同作战模式。
这场标准化流程的示范,不仅验证了“打早、打小、打了”的灭火原则,更彰显了“人人都是防火员”的基层治理效能。
安全教育进校园 沉浸体验筑根基
“呜呜——”地震警报响起,在丰都第一小学分会场,一场“沉浸式”防灾教育正在上演。
5000余名师生迅速反应,第一次震动时,学生们“伏地、遮挡、手抓牢”,躲至课桌下方;主震过后,师生们按照预定路线有序撤离,仅用3分钟便完成集结。
而在科技馆内,学生们通过VR体验设备感受“地震来袭”,在互动模拟区学习急救技能,真正实现了“知识从书本到实践”的跨越。
“这次演练让我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技巧,比如在地震来临时,我们要迅速躲到桌子下或墙角等坚固的物体旁,然后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和颈部。”学生张超说。
“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形式,进行防灾减灾等安全教育。地震灾害应急疏散逃生演练,可以增强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丰都第一小学校校长廖俊国说。
长效治理聚合力 全民共治筑防线
每次救援装备展总能吸引大批市民关注,这次也不例外。移民广场主会场的救援装备展示区与互动体验区人头攒动。
消防灭火机器人、森林灭火风机、AED除颤仪等“硬核”装备引得市民驻足围观,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让群众近距离感受科技赋能防灾减灾的力量。
而在宣传咨询区,转盘答题、防灾飞行棋、普法拼图等趣味游戏将安全知识转化为“沉浸式体验”。
“孩子对这些设备特别感兴趣,消防器材、急救装备都摸了个遍。这种展示比书本上学到的更直观。”市民张先生说。
“此次集中宣传活动,不仅是一次防灾减灾的‘大练兵’,更是一次全民安全意识的‘大洗礼’。”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除集中宣传活动外,全市各个区县结合本次活动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营造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良好氛围。
该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我市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基层一线,持续推动防灾减灾救灾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六进”活动。
“防灾减灾不是一日之功,而需久久为功。”丰都县应急管理局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集中宣传,更是对全县防灾减灾体系的一次全面检验。活动期间,丰都县同步启动“隐患排查百日攻坚”行动,激发了群众参与热情,形成了“人人查隐患、家家保安全”的浓厚氛围。
11点30分,活动落幕时,仍有家长带着孩子在消防机器人前模仿救援手势,社区网格员与市民交换着隐患排查心得。这场没有“散场仪式”的宣传活动,把应急知识种子撒进丰都的街巷肌理。
来源: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