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赣台心桥 > 今日江西

江西湿地生态再获“生态优等生”认证 彩鹮筑巢繁殖+翘嘴鹬首现印证生态环境改善

发布时间:2025-05-26 17:41:05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赵琼报道:5月25日,记者从省林业局获悉,近日在鄱阳湖保护区周边的永修县水域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筑巢繁殖;同期,翘嘴鹬现身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鸟类学教授邵明勤表示,这些珍稀水鸟的出现,表明江西湿地环境正为越来越多的水鸟提供多样化的栖息、觅食和繁殖场所。

鄱阳湖发现彩鹮筑巢繁殖

5月22日,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保护管理站与沙湖保护管理站巡护员联合开展夏季候鸟监测时,在永修县鄱阳湖保护区周边水域发现4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这种被誉为“湿地彩虹”的珍稀鸟类,正在从附近农田和树林中衔取树枝,飞往水域中心的树林筑巢,场面生动有趣。

据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级调研员王小龙介绍,这是我省首次发现彩鹮筑巢繁殖。彩鹮属鹮科鸟类,因其羽毛在阳光下呈现绚丽的金属光泽,被誉为“湿地彩虹”。彩鹮与朱鹮是生物学上的近亲,两者虽羽毛颜色不同,但体型和大小相似。由于栖息地减少等因素,我国已连续多年未观测到彩鹮,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一度宣布彩鹮在我国绝迹。2021年,彩鹮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目前其数量稀少,在国内分布较为零散。

此次彩鹮现身鄱阳湖畔筑巢实属罕见,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该区域鸟类多样性的研究资料,更凸显了鄱阳湖在中国乃至全球鸟类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婺源保护区新增翘嘴鹬记录

5月初,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文公山片区开展鸟类监测时,发现一只从未记录的鸻鹬类鸟种,正与两只金鸻在水稻田中觅食。经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刘阳教授、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邵明勤教授鉴定,确认其为鹬科鸟种翘嘴鹬。这是该保护区及婺源地区的鸟类新记录。至此,该保护区鸟类总数达361种,占全省61%、全国24%,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86种。

翘嘴鹬是一种外形颇具特色的小型水鸟,其长而上翘的嘴与体型比例夸张。行走时身体前倾似匍匐状,但移动速度极快。

该鸟种常单独或小群活动,以甲壳类、软体动物、蠕虫等为食,多在浅水区或滩涂追捕小型无脊椎动物,觅食时会将嘴伸入水中左右扫动,动作如扫地。

翘嘴鹬于2023年6月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在江西省属罕见旅鸟,主要分布于鄱阳湖区域。

来源:大江网

江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