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渝台视窗 > 重庆资讯

2025重庆中考首日试题有何特点?专家深度解读

发布时间:2025-06-13 14:23:31

第1眼TV-华龙网讯(冯一鸣 郭晓彤)6月12日,2025年重庆中考正式拉开帷幕。记者从重庆市教委获悉,今年全市初中毕业生35.18万人,中考将于6月12日至14日举行,设考点472个,其中联招考点84个。

首日考试科目为语文、物理、化学。考试结束后,重庆市教委组织专家与一线教师对试题进行深度解读,试题呈现出紧扣核心素养、注重真实情境、强化创新实践等鲜明特点。

语文试题着力实践,考查真实情境中问题解决能力

命题思路:

今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以“守正创新,稳中有变”为核心理念,在传承与变革中彰显特色。

试题紧扣“立德树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巧妙融合。“孝亲敬老”综合性学习、文言文君子品格等内容传承文化精髓,而基础题中对重庆城市景观、红岩精神的呈现,尤其是第4题对重庆城市精神内涵的探讨,点燃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厚植文化自信。

命题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全面考查语文核心素养。从综合性学习的口语交际,到首次纳入实用类文本的“新闻”阅读、采访与写作,全方位锤炼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发展与审美能力,实现“教学评一致”。

创新与实践是试题的两大亮点。围绕“文化之约”“编辑AI新闻专版”等真实情境任务,学生需在“巴渝文化寻踪”“新闻创作”中活用知识;作文题鼓励对“天空”进行创意解读,以“心怀热爱,奔赴未来”演讲稿激发奋斗精神。整套试题立足教学实际,推动语文教育改革,为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与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教师解读:

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语文教研员刘蜀黔在解读今年重庆中考语文试题时,结合考场实例,点明命题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方向。

谈及首次纳入的新闻类实用文本考查,刘蜀黔强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信息权威性、筛选优质内容是学生必备的信息素养。”她以考试中的新闻阅读与采访设计为例,指出考题不仅要求学生读懂新闻,更需像专业记者一样策划采访提纲、梳理素材并探究新闻写作技巧,如第20题对新闻标题撰写方法的考查,正是模拟未来职业场景的“生活演习”。

对于作文题目,刘蜀黔认为极具巧思。以“天空”为主题的创意写作,紧扣新课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鼓励学生突破常规,从内容选材、表达形式到思维逻辑展现独特视角。而“心怀热爱,奔赴未来”演讲稿,则立足学生毕业节点的现实情境,贴近生活需求。“未来求职应聘、就职发言都离不开演讲能力,这类题目正是考查学生用文字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刘蜀黔表示,两类作文一重创意、一重实用,双管齐下,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与表达素养,也为后续教学指明了方向。

物理试题注重考查综合素养,实现全面育人

命题思路:

今年重庆中考物理试题紧扣《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家长和学生带来“定心丸”。试题全面覆盖课标内容,深度融合实验与科学知识,精准把控难度,严格遵循学业质量标准,让学生告别盲目刷题,专注基础知识掌握,切实落实“双减”要求。

试题选材鲜活多元,从蕴含传统文化的编钟乐舞,到前沿科技代表蓝鲸号无人艇,贯穿德智体美劳领域。学生在解题时,能直观感受物理与生活、文化、科技的紧密联系,既消除考试的枯燥感,又激发学习兴趣,强化知识应用能力。

同时,试题聚焦科学探究与思维考查,实验题鼓励学生基于证据大胆质疑、创新设计方案。这种考查模式,不仅检验知识储备,更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为其长远发展筑牢根基,助力学生在成长路上全面进阶。

教师解读:

“学物理绝不是疯狂刷题!”重庆一中物理教师王乐在解读今年中考物理试题时强调,以重庆小面挑面筷子情境命题,正是为了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王乐现场举例,当学生清晨在面馆看到店主用筷子挑小面时,就应该联想到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挑面筷子属于费力杠杆,面条滑落涉及摩擦力作用。这类生活化考题的出现,释放出明确信号:物理学科与生活、科技、国家建设紧密相连,学习物理需要回归观察生活、探索自然的本质。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题目,让学生眼中有世界。”王乐表示,未来教学和学习应打破“死磕课本、盲目刷题”的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将知识与实际场景结合。比如在家庭中观察家电运转,在户外留意自然现象,都能成为学习物理的生动课堂。这种转变不仅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更能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目标。

化学试题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的考查

命题思路:

今年重庆中考化学试题紧扣“双减”与新课标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展现学科育人价值。

试题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借薄膜铌酸锂雷达芯片、甲醇燃料等素材,彰显科技成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结合劳动教育、环境保护等热点,取材教材主干知识,杜绝偏题难题,落实减负要求。

命题严格遵循课标,知识点覆盖率超95%,重点考查燃料能源等核心内容,难度分布稳定。试卷结构创新,降低选择、计算分值,增加填空与实验题比重,强化必做实验考查,突出核心素养。

全卷试题均为原创,通过化工流程、实验探究等真实情境,设置方案设计、反思评价等开放性题目。如第20题融入新能源评价,第22题开展定性到定量探究,既考查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又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实现“以考促学、以考育人”。

教师解读: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化学教师宁晓强在解读今年重庆中考化学试题结构变化时,结合教学实际,点明背后的命题导向。

宁晓强介绍,此次试卷减少1道选择题,总分未变但是对应分值增加到填空题和实验题,这一调整早于中考复习便会传递信号。“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分值,就是为了更直观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与能力品质。”他举例,主观简答题能让学生完整阐述解题思路,避免选择题“蒙答案”的侥幸,真正考查知识掌握深度。

实验题的调整更凸显学科特色。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考试进一步提升实验题分值占比。“像新教材中的气体制取、酸碱盐性质探究等必做实验,都是考试重点。”宁晓强强调,这意在引导师生重视实验教学,例如在课堂上完整还原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现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谈及学习建议,宁晓强建议学生以教材实验为根基,从基础实验操作到课外拓展实验都要扎实掌握;同时,师生应共同挖掘实验趣味,比如在溶液配制、燃烧条件探究等实验中,观察物质变化,激发化学学习兴趣,让实验成为提升学科素养的重要抓手。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主办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