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政要闻

南方日报评论员:加力提速打造南沙重大战略性平台

发布时间:2025-06-13 15:19:40

南沙,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肩负着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时代重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南沙开发开放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强调“要把南沙规划好、开发好、建设好”。在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实施《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简称《南沙方案》),赋予南沙重大战略定位,给予南沙重磅政策支持,为加快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注入强劲动力。根据《南沙方案》,今年是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的实现之年,坐拥国家战略机遇的南沙,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三年来,南沙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南沙实践提供澎湃动能。集结南沙区人大、纪检、公检法司等9部门,集成推出近100条改革举措,给政府部门戴上“紧箍圈”,为企业筑起“护城河”;深化镇街扩权赋能改革,实施新一轮区对镇(街)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激励南沙镇街在拼经济的赛龙夺锦中持续迸发“镇”能量;实施“青出于南”英才汇聚行动计划,为年轻人游学、实习、就业、创业等方面提供全周期、全方位扶持……南沙坚持以改革为先导、向改革要动力,在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镇街经济主战场、引留青年人才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首创式、集成式改革举措,最大限度激发内生动力。同时,南沙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积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不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据统计,南沙已累计形成超千项有特色、标志性改革创新成果,其中181项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指数排名全国前列。

三年来,南沙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一批“国之重器”硬核亮相,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南沙入列,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项目全面启动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运营;加快构建全链条全要素全过程“创新雨林”,一体推动传统产业改旧育新、新兴产业培优塑新、未来产业超前谋新,催生更多新产业、新模式在南沙率先落地……南沙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5.4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7.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3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35家,新增上市公司5家,实有企业增长超3万家,实际使用外资220.6亿元,实有人口过去一年净增11万人,科技强、产业聚、人气旺的态势越来越巩固,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

三年来,南沙锚定平台重大使命,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更显著。加快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是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是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推动创新发展、打造优质生活圈的重要举措。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已有两届本科学生,成为内地与香港教育融合发展的标杆;南沙粤港澳人才协作中心揭牌,推动国际化人才加速集聚;港澳居民个税优惠政策减免税额1.2亿元,平均税负下降超五成;港澳青创团队数量增长1.7倍、总数达798个,累计集聚港澳企业超3100家;港澳居民在南沙看病可享受“港医、港药、港险”全流程服务,带动港澳居民人数增长近6倍、总数达1.1万人……这些年,南沙全面深化粤港澳互利共赢合作,协同港澳更深入,服务支撑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更有力,正加速成为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

站在承前启后的时间节点上,南沙需要昂扬奋进姿态,接续攻坚克难,全面释放《南沙方案》的综合效应。要加强改革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系统推进海港、空港、数港、金融港、人才港“五港联动”发展,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投融资模式、营商环境和未来城市建设等领域推出更多系统集成改革成果,打造引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平台。要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抢抓国家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重大机遇,深化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在推进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上先行先试,协同港澳共建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打造实现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平台。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高标准建设南沙科学城、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构建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地。

潮涌大湾区,扬帆再出发。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及省委部署,全力支持南沙开发开放,全力提升南沙发展能级。广州及南沙要担负起主体责任,紧抓重大机遇,加力提速推动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奋力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性平台,更好发挥南沙在大湾区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投稿邮箱:gdtb2024@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