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优化医疗服务模式 让患者“少跑腿、少等待”
6月24日上午,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介绍在全省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有关情况。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赵岚从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陕西省“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的工作情况。
持续拓展医疗服务供给
聚焦患者多元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推动医疗服务供给提质增效,让关怀“看得见、摸得着”。一是创新门诊服务模式。主动回应群众健康新期待,指导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积极开设体重管理、心理、睡眠、青少年近视、药学、疼痛等新型门诊,有效覆盖健康管理服务领域,截至目前,全省199家医疗机构开设体重管理门诊,154家医疗机构开设心理门诊和睡眠门诊。二是落实基层医疗服务便民惠民措施。截至目前,全省95%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提供高血压、糖尿病长处方服务,基本实现预防接种分时段预约及周末接种,给群众带来更多便捷。三是优化中医药服务供给。分层次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中医优势特色专科,不断提升中医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建成了一批以雁塔区电子城二〇五所社区、平利县老县镇卫生院为引领的基层中医馆,进一步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方式
聚焦群众看病就医痛点,从预约诊疗、门诊服务、检查检验、住院管理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提升就医便捷性,让患者“少跑腿、少等待”。一是靠前服务,提升患者诊前体验。推动三级公立医院全面实施非急诊预约就诊制度,有效缩短群众候诊时长。同时,充分考虑特殊人群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在推广线上预约的基础上,保留并完善线下挂号服务。二是优化流程,提升患者门诊体验。优化服务秩序,重塑服务链条,全面提升门诊服务效能。目前,91%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了“一次挂号管三天”服务,147个检查检验项目纳入互认的范围。三是创新模式,提升患者住院体验。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42家医院开展日间手术,401家医院实现住院费用当日结算。遴选确定80家医院开展“无陪护”试点工作,将在总结典型经验做法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温度
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优化就诊环境,实施暖心举措,提升就医品质,让服务“可感知、有温度”。一是优化就诊环境。将关心关爱融入就医场景,指导医疗机构优化空间布局,规范院内各类标识,确保指示清晰、通俗易懂,方便患者就医。二是实施暖心举措。指导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院领导接待日”活动。同时,在二级以上医院开展“六个多”服务,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转化为更加舒心、暖心、放心的医疗健康服务。三是和谐医患关系。制定陕西省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重点任务及工作清单,从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医疗卫生机构人文关怀建设、崇高职业精神弘扬3个维度协同发力,不断提升医学人文关怀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下一步,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强化科技赋能,优化智慧医疗服务流程,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努力为全省人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适、高效、有温度的医疗卫生服务。(群众新闻记者 苏琳)
来源:群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