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博山区山头街道竹林村,一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如今正以蟠桃为“链”,撬动起乡村经济的大杠杆,从传统农业的茧中破壳而出,化身为特色产业发展的典范。
其背后的“一村一业”实践,不仅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更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智慧”与“方案”。
小蟠桃何以“链”出大产业?日前,记者通过实地探访,以期寻找答案。
小蟠桃撬动乡村经济大杠杆
7月1日,骄阳似火,记者踏入竹林村的蟠桃种植基地,一场关于蟠桃的丰收盛宴正在上演。漫步桃园,置身树下,轻轻揭开纸套袋,只见一颗颗色泽金黄的蟠桃探出头来,散发着诱人的果香。“我们村种植的蟠桃口感脆甜,深受市场青睐。今年蟠桃市场行情看涨,目前批发价已达每斤5元。”正在忙碌采摘的村民王吉庆满脸笑意,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竹林村,这个昔日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小村庄,如今因蟠桃种植而焕发出勃勃生机。竹林村党委书记李伟介绍,竹林村“一村一业”蟠桃项目总投资近200万元,占地约50亩,拥有3000多棵蟠桃树,成为村里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之一。“我们这里多为山地坡地,土壤条件独特,加之桃园坚持施用有机肥,种出的蟠桃口感极佳,市场反响热烈。”李伟自豪地说。
为了更好地对接市场,竹林村还专门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由经验丰富的张持雨担任理事长。“今年是竹林村蟠桃项目发展的第五个年头。”张持雨理事长一边指导村民采摘,一边向记者介绍道,“得益于科学管理与绿色种植技术的广泛应用,今年蟠桃的产量与品质均实现了显著提升。总产量预计超过1.4万斤,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预计实现销售收入约8万元。”
在合作社的引领下,村民们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了稳定的租金收入,同时还能在基地务工赚取工资,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52岁的王吉庆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现在在桃园里帮忙采摘、分拣、装车,每月工资约4000元,感觉很知足。”王吉庆欣慰地说。
随着蟠桃产业的蓬勃发展,“竹林蟠桃”的名气日益响亮,吸引了众多游客与商家前来参观采购。如今,其已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不仅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更激发了大家发展特色产业的热情与信心。
果酒与精酿啤酒齐头并进
蟠桃种植的丰收景象不仅为竹林村增添了无限光彩,更为村里发展果酒加工与精酿啤酒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原料基础。记者实地调研发现,目前,这两个项目正如火如荼地推进,成为竹林村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
原来,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一村一业”,自2019年起,在山头街道党工委的帮扶下,竹林村通过法律途径全面“回收”集体资产,并依托合同清理政策,对早前签订的租赁合同进行规范整理。2022年,竹林村依托“回收”的土地与厂房启动招商引资,结合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村“两委”提出了“项目新建车间、投资可抵地租”的招商新思路。凭借这一创新举措,一家果酒加工厂与一家精酿啤酒厂先后落户竹林村。
在筹备中的果酒加工厂,合作社理事长张持雨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的蟠桃品质上乘,不仅为果酒加工厂提供了绝佳原料,还进而拉长了特色种植的产业链。目前,果酒加工厂项目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力争年底前投产。”张持雨介绍,该项目依托村里丰富的蟠桃资源,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酿酒工艺,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的果酒品牌。
而在不远处的精酿啤酒厂,同样是一片繁忙景象。村党委书记李伟介绍,啤酒厂总投资约2200万元,一期投资约1000万元,设计产能达10000吨。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盘活了村里闲置多年的土地,更为村集体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记者现场采访看到,啤酒厂生产车间宽敞明亮,现代化生产设备一应俱全。李伟还介绍,啤酒厂在生产过程中注重品质控制,从原料选择到酿造工艺都严格遵循高标准要求。同时,村“两委”还积极与周边地区开展合作,拓宽销售渠道,确保啤酒产品顺利进入市场。
除了果酒与啤酒项目外,竹林村还规划了预制菜加工车间、果品深加工厂等一系列配套产业。李伟自信满满地说:“未来,我们将继续依托蟠桃种植优势,拓展深加工产业链,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三步走”引领产业连片路
实地调研,记者发现,竹林村依托蟠桃种植发展精酿果酒产业的探索,只是山头街道实施众多“一村一业”项目中的冰山一角。近年来,山头街道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以“一村一业”为抓手,通过不懈努力,不仅在2024年实现了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突破,更在2025年持续发力,推动项目向规模化、连片化发展,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面对村居产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山头街道创新实施“三步走”策略:群策群力实现从无到有、提档升级实现从有到优、合作共赢实现从优到强。数据显示,2024年,街道共策划并实施了28个“一村一业”项目,总投资达665万元,实现收益141万元。从水峪村的“京甜”玉米种植,到冯八峪村的传统酱菜腌制,再到大观园社区的君子兰销售,一系列特色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步入2025年,山头街道的“一村一业”工作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年策划项目总数增至36个,其中产业类项目25个,服务类项目11个,开工率高达75%。在都市田园综合片,窑广村的蝴蝶兰大棚扩建至第二个4000平方米,秋谷村则通过立体经济农业模式实现了果园杂草的有效控制和有机肥的循环利用。乡村旅游观光片同样亮点纷呈,樵岭前溶洞的灯光升级、尖北玫瑰园的玫瑰盆景移栽以及水峪村的水果玉米种植,都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
深入采访,记者发现,山头街道在推进“一村一业”过程中,还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依托环宝山水库打造生态景观廊道,促进现代农业集群连片发展;城市社区则通过成立社会企业、领办物业公司等方式实现社区经济增收。同时,依托旅游观光资源带动民宿、餐饮业发展,形成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面对管理水平低、连片规模差、发展思路窄等挑战,山头街道还积极落实项目推进机制,加强管护培训,广泛利用销售渠道确保项目持续健康发展。未来,山头街道将继续深化“一村一业”战略,推动产业连片发展,实现村村有好项目、处处有好产业的目标,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慧”与“方案”。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姜涛 通讯员孙建超 张晓涵)
来源:大众网
主办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