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渝台视窗 > 重庆资讯

让“大市场”成为“强市场”① | 以“制”推“治” 打通“任督二脉”

发布时间:2025-07-04 14:51:37

编者按:

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主要任务是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则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明确“路线图”——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即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即日起,第1眼TV-华龙网推出让《“大市场”成为“强市场”》系列报道,多路记者深入一线探访,深度剖析拥有丰富要素资源和可观产业规模的重庆,如何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走深走实,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制度规则,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基础,没有统一的基础制度规则,市场运行就缺乏一致的行为准则。

自2022年《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出台以来,各项改革举措渐次落地。今年,《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等一系列更具针对性的务实举措相继落地生效,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加力。

作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重庆化身打通任督二脉的“绝顶高手”,以统一制度推动市场治理:一方面高位推进研究部署,积极争取国家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打表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落实,着力让自身成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支撑。

01

“四梁八柱”筑根基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统一制度是基石。

打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被列为首位,凸显产权保护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走进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企业专利申请人员络绎不绝。其中,不少人是来办理专利预审业务。

专利预审是由各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对专利申请进行预先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对通过预审的专利申请进行加快审查的一项制度。

然而,去年没有开展专利预审业务之前,重庆曾面临新兴领域发明专利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审查积压困境。

据统计,2023年,全市全年审结的发明数量仅有1600件左右。当年,仅长安汽车就有6100余件发明专利处于实质审查阶段,审查周期已超16个月的有2000余件。

专利审查效率难以匹配企业创新速度。为此,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积极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新增专利预审服务。

今年,重庆市首件通过快速预审通道获得授权的专利——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等离子手术电极刀头”实用新型专利,从申请到获得授权,仅用了6个工作日。

完善统一的产权制度,正成为重庆构建制度保障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重庆对标中央部署,逐步构建起“1+1+N”政策体系,如同“四梁八柱”,为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明确“路线图”,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任务分工方案》;细化“施工表”,出台《重庆市贯彻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工作方案》;打通“区域协同”,发布《重庆成都都市圈市场监管联动联建重点措施》等文件……

在此指引下,重庆市场制度支撑持续增强:

打造“渝悦·易企办”数字化应用,构建市场准入闭环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

出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办法和内部特定机构统一审查规定,统一审查标准、审查程序,实现增量政策审查和存量政策清理全覆盖;

推行审批服务领域信用告知承诺制度,建立六类主体公共信用评价体系,45个行业实现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一系列的制度创新,让重庆正逐渐形成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竞争规则、信用管理的协同发力的制度生态。 

02

“提升内力”破壁垒

6月30日,由宁德时代和赛力斯共同打造的CTP电池生产线,在两江新区赛力斯超级工厂投产,进一步助力重庆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之都。

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企业,宁德时代在全球布局了6个研发中心和13个生产基地。此次投产的电池生产线是宁德时代在重庆本地化生产的开端,也是其最先进的智能化、数字化生产线。

“两江新区将一如既往地提供一流的营商环境,全方位强化保障措施,优化服务流程,助力企业做大做强。”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许宏球说。

可以预见,宁德时代此次落地重庆,也将吸引更多配套关联企业来渝发展。这正是重庆近年来招商引资提质增效的体现,背后也离不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和政府监管效能的持续提升。

近年来,重庆通过规范招商行为,构建起高质量招商引资“4410”体系,筑牢“投资重庆”平台优势,制定机制化推进招商承诺事项兑现工作举措,实行政策项目“双统筹”,强化政企履约“双兑现”。

通过不断规范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行为、不当干预市场行为,重庆构建起更具活力的监管生态,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比如,今年5月,重庆修订了《重庆市招标投标条例》。该条例将于2025年8月1日起施行。

该条例针对近年来招标投标活动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关键症结,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实践应用,构建招标投标全链条监管制度体系,开展系统性制度创新。

重庆还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机制,开展工程建设领域招标投标专项治理、政府采购专项检查,重点治理要求设立本地分支机构、本地缴纳税收社保等违规现象;建立不当干预市场行为问题整改和案例通报制度,累计通报2批次典型案例19个,查实违规问题线索17个,推动违反公平竞争问题发现率下降12.91个百分点。

03

“流转经脉”畅循环

高效畅通的市场运行体系,是统一大市场高效运转的关键。重庆着力完善流通、商品服务、要素市场三大体系,持续提升运行效率。

走进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龙门吊起落间,集装箱有序转。重庆铁路口岸整车作业现场,一辆辆汽车整齐排列停放,转运卡车穿梭如织,繁忙有序。

这幅繁忙图景,正是重庆流通体系蝶变的生动缩影。地处内陆腹地的重庆,将通道联动发展作为突破地理限制的必然选择,服务全面开放格局,构建起西向中欧班列、南向西部陆海新通道、北向渝满俄班列、东向长江黄金水道的“东西南北”四向物流网络。

数据显示,今年1—5月,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量、货值分别为12.2万标箱、222.6亿元,同比增长24%、15%;

中欧班列(成渝)预计开行2522列,开通重庆—中亚去程班列图定线路、重庆—阿富汗海拉顿线路,班列运行线路达52条,覆盖欧亚117个节点城市。

近年来,重庆还逐步构建起“4655”现代化集疏运体系,以及完善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的加持,出台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今年一季度,重庆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13.3%、较去年底降低0.1个百分点。

除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商品服务体系的创新同样可圈可点,重庆率先出台《消费者组织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工作规范》地方标准,健全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深化质量认证和检验检测领域改革。

截至目前,重庆各级消委会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100起,涉及消费者3903名、诉讼金额达3251.26万元,既维护了消费者权益,也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

此外,要素市场体系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传统要素市场持续壮大,新型要素市场加速培育。如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各类产权要素交易突破千亿元;西部数据交易中心累计成交10亿元、跻身国内数据交易第一梯队;重庆碳排放权累计成交额12.1亿元、成交量5136万吨。

04

“苦练轻功”提效率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区域市场一体化是重要突破口和试验田。 

“出于业务需要,我们公司从四川武胜搬迁到了重庆合川。”重庆尚淞电商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彭静表示,税务部门及时组织培训,详细介绍公司相关税费政策、提示提醒涉税风险。

重庆宜必兴商贸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徐小林也感同身受,公司在秀山申请跨区迁移后,很快收到税务部门推送的办理指引,让迁出前的各项事宜更加清晰。

数据显示,今年1—5月,重庆共有210户纳税人顺利完成跨省迁移,迁移涉税事项平均办理时长压缩了5至10天,符合条件的企业当天即可顺利迁出,办事效率大幅提升。

税务合作只是川渝两地协作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的缩影。近年来,重庆与四川紧密协作,充分发挥川渝高竹新区等10个川渝毗邻合作功能平台作用,先行先试、加强改革探索,以点上示范牵引面上改革,形成一批具有辨识度的改革做法成效。 

具体来看:

——推动市场制度协同。探索川渝市场准入“异地同标”,4批次35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川渝通办”,率先探索公平竞争交叉审查、结果互认,设立经营主体信用修复同步互认平台。

——推动行政执法协作。出台《川渝两地行政执法与执法监督协作方案》,推动税务、药监等4个部门统一川渝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交通运输等部门建立“跨界+联合”执法模式。

——推动市场监管联动。建立市场监管、检察、公安等部门跨区域重大案件联合挂牌督办机制;出台跨省域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工作规范,建立川渝食品生产安全联防联治协同监管模式。

——推动市场设施联通。建成通车16条川渝省际高速公路,共创合作品牌“中欧班列(成渝)”,实现运营标识、基础运价、车辆调度“三统一”;构建成渝地区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发布6个交通领域川渝“同事同标”地方标准。

当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正向纵深推进,重庆在制度创新、监管效能、市场运行、区域协作等领域的探索实践,在为区域发展提供实践样本的同时,更成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西部注脚”。

未来,重庆还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举措,持续激活市场新动能,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进程中书写更多“重庆篇章”。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梁浩楠/文 首席记者 董进/审核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主办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