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陕台视窗 > 陕西新闻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全力托举每名毕业生的就业梦想

发布时间:2025-07-07 16:10:04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运用产教融合机制、强化就业精准服务、拓宽就业创业路径——全力托举每名毕业生的就业梦想

  在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中,2019届毕业生陈宽带领团队,3年发运煤炭120万吨,守护国家能源运输大动脉;杭州亚运会期间,2020届毕业生周蔚所在的“彩虹车队”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地铁人的专业风采;在宁夏银川的幼教一线,2007届国际商务专业校友陈斯琴将创新思维融入教育实践,推动科研成果惠及千名幼儿……

  这些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故事,是高校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缩影。近年来,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运用产教融合机制、强化就业精准服务、拓宽就业创业路径,全力托举每名毕业生的就业梦想。

  从“学会”到“会用”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关键要通过高质量的实习实训,让学生真正跨越从‘学会’到‘会用’的关键阶段。”6月30日,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副校长徐炜表示,要打通这条路径,“对接”是核心所在。

  课程内容要精准对接岗位能力需求,实训环境应高度还原产业真实场景,师资队伍需与行业专家深度协同。唯有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与深度融合,才能让教育供给精准匹配发展所需,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为此,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构建起涵盖基础实训、专业实训、综合实训和创新实训的多层次实训体系。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和“地铁车辆结构与运用实训基地”获省级认证。

  “在这里不仅能学理论,还能学习直接用到岗位上的本事。”2025届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马志伟感慨地说,“大学四年里,老师将知识和本领倾囊相授,让我们通过理论加实训的方式,打好专业底子。学校还组织我们参加各种求职培训,全面提升就业竞争力。”

  求职时,马志伟以大方得体的谈吐和优秀的专业素养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顺利入职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校企合作的深度事关人才培养的高度。学校携手华为等企业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与中车西安车辆有限公司共建轨道交通产业学院,在杭州地铁、宁波地铁等设立311个就业实训基地。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莫建华便是受益者之一。作为优秀校友,他已是宁波市轨道交通多条线路通信管线迁移项目的总负责人。他坦言:“在校期间参与的通信工程实训项目,让我在入职后迅速适应紧张的工作节奏,连续两年获评生产标兵。”

  精准服务促就业

  精准就业服务是提升就业质量的关键一环。“从大一到大四,学校全过程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学校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律能力、规划能力;在学生毕业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规避风险,扬长避短,找到热爱。”学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王丹告诉记者,尤其是在大三,学生明确是考研还是就业后,学校会针对每名学生的需求,开展分类指导。

  对于有升学需求的学生,学校多次组织经验分享会,邀请优秀学长学姐分享备考心得,帮助学生了解考研流程、择校择专业要点。定期举办“考研规划”讲座,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能力和兴趣,制定适合自己的考研路线图。

  对于有就业需求的学生,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利用大数据系统分析学生的专业背景、性格特点、就业倾向、个人特质等,精准推送岗位信息。

  2023届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毕业生赵杨娟经过人岗精准匹配,入职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她在工作岗位上系统学习铁路安全知识,完成技能鉴定、岗位定职,成为一名合格的铁路信号工。

  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学校持续推进“新工科”建设,打造一批优势专业。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轨道交通电气与控制、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交通运输3个专业分别获A+、B、B评级。

  就业数据印证育人成效。近年来,学校就业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获评“陕西省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示范性高校”。2025年校园招聘会提供岗位3800余个,覆盖轨道交通、信息技术、金融、教育等领域,为学生搭建了多元选择的平台。

  学校执行理事张慧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以‘精技术、善创新、能协作’为目标,培养更多符合行业需求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群众新闻记者 郭妍)

  来源:群众新闻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