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和四川泸州共建文明实践阵地 联合开展活动惠及数万群众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吴礼霜)“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群,不能下水游泳。” 7月9日,“巴蜀同脉 文明同行”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一廊四带”建设媒体采访活动走进重庆市江津区塘河镇。在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塘河镇石龙门村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白鹿镇袁湾村交界处的“睦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以下称“实践点”),一场“川渝院坝会”微宣讲活动正在进行,来自江津、泸州两地的乡亲们齐聚一堂,认真聆听民警带来的防溺水知识科普。
据了解,该实践点由江津区塘河镇和泸州市合江县白鹿镇联合共建,地处川南渝西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内。它依托原有家事联调示范大院建立,整合了“川渝两地妇女儿童维权站”、“泸江永荣”家庭教育联盟、川渝联合调解工作站等两地优势资源,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移风易俗、文化惠民、关爱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等文明实践活动60余场次,联调矛盾纠纷50余件,惠及周边群众4.1万余人。
为深化两地文明实践工作,共建“一泸同行更津彩”文明实践品牌,7月9日,两地联合开展“一泸同行更津彩”川南渝西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共建主题活动。
活动中,塘河—白鹿“睦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正式授牌;江津区公安局珞璜派出所民警吴恒林针对当前溺水事故和毒品诱惑的风险,为群众详细科普了防溺水知识和禁毒相关内容;江津区公安局德感派出所民警秦祖建则带来“反诈骗·重庆言子”微宣讲,生动讲解电信诈骗的防范要点,提醒大家不轻信陌生信息、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向陌生账户转账。
听完本次“川渝院坝会”微宣讲,塘河镇石龙门村村民张庆源感触很深,她表示,以前很少有这样的联合活动,如今每季度基本都会开展一次,群众反响很好,“尤其是村里的老年人学到了反诈骗、防溺水、森林防火等知识,会更加重视这些问题,这样的活动让两个村的村民更和谐了,矛盾纠纷也少了很多。”
泸州市合江县白鹿镇柏松村党支部书记徐泽兴也认为,实践点建成后,两地乡村治理更完善,群众文化活动更丰富,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持续开展,让更多村民感受到幸福感和获得感。
事实上,重庆市江津区与四川省泸州市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江津区的6个镇与泸州市的5个镇街毗邻。近年来,两地通过抓好“机制共塑、资源共享、活动共办”等重点工作,积极推动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共建走深走实。
在资源共享方面,推动江津区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陈独秀旧居陈列馆与泸州朱德旧居陈列馆、合江县博馆等开展结对共建,加强互动交流。在毗邻地区村(社区)联合打造塘河-白鹿“睦园·文明实践点”、朱杨—荔江“桥坪·文明实践基地”等共建阵地;同时,整合多方文旅资源,打造了古镇民俗文化、非遗酿造技艺、非遗旅游小镇等主题旅游线路30余条。
在活动共办方面,两地围绕巴蜀非遗民俗等主题,联合开展了龙舟文化节、川渝村晚、非遗民俗展演等文化活动,培育了多个活动品牌;联合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劝阻违规办酒40余起,并在传统节日等期间联合发布文明过节倡议书;加强基层治理协作,开展“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等联合行动30余次,联调矛盾纠纷50余件。
下一步,江津区与泸州市将持续深化川渝文明实践合作共建,进一步提升“一泸同行更津彩”的文明实践品牌影响力,整合双方优势资源,联合开展理论宣讲、关爱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移风易俗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为建设川南渝西新时代文明实践带贡献智慧和力量,共同奏响新时代西部“双城记”的文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