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强市建设中体现责任与担当 重庆这所职业院校决心这样做
第1眼TV-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林楠)《重庆加快建设教育强市 推进教育现代化规划(2024—2035年)》于2024年12月印发。在此背景之下,如何在推进教育强市建设中体现职业教育的责任与担当?以此为主题,7月10日,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李劲渝到重庆轻工职业学院进行宣讲,学术报告厅内座无虚席,该校负责人、教师及学生代表等300余人学习了宣讲内容。
李劲渝在宣讲中介绍了我市职业教育现状。我市现有职教本科3所、高职46所、中职136所,在校生人数106.2万,其中民办高校31所(职业院校23所),占全市高校的41.9%;在校学生44.7万人,占全市高校在校生人数的39.6%。31所高校共占地1769.7万平方米,校均占地59.0万平方米;资产总额达397.1亿元,举办方累计投入51亿余元。可以看出,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在校生规模,我市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重庆以位居全国前列的综合绩效,高水平建成10所国家“双高”院校,上一届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总数增幅72%,排名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近三年,按照年均5%的幅度调整优化专业,专业设置与重点产业匹配度达88%。分层分类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37个、产教融合共同体49个。打造了“坦桑尼亚鲁班工坊”等特色办学项目22个,输出重庆职教标准超千项,“职教出海”经验被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专题编发。全市职业教育进入由大到强、提质领跑的新阶段。
李劲渝在宣讲中对职业教育如何提质领跑提出以下建议。结构优化,院校布局聚焦“六区一高地”;专业动态调整,淘汰低就业率专业;能力提升,实施高技能集群培养计划(如新能源汽车领域);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动教材数字化;体系创新,推进职普融通;深化产教联合体实体化运作;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职教出海”方案。
“近十年,我们聚集的重要路径是产教融合”,重庆轻工职业学院校长兰刚表示,该校在产教融合上,紧抓“六个度”,包括思政工作的引领度、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条件基础支撑度,建设措施目标的可达成度、政策机制体制保障度和成果成效的贡献度。
目前,该校已建成产教融合共同体已经有11个,其中2个为理事长单位,3个为副理事长单位,兰刚说:“把产教融合做好,职业教育就有了归属感。职业教育就是要面向经济社会的主战场,把我们的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和人才链四链融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