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水利新质生产力 重庆水利行业首个工程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成立
第1眼TV-华龙网讯(陈雨 实习生 王俐)7月17日,重庆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在渝揭牌。作为重庆水利行业首个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重庆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创新中心的成立(下称“创新中心”),标志着重庆市水利工程建设正式迈入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当前重庆现代水网建设进入加速期,水利投资规模连创新高,为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提供了广阔场景。然而,科研成果转化难、人才不足等问题,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为破解这一难题,重庆市水利局联合中交长江建设发展集团、重庆大学等9家单位共同成立“重庆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以“培育水利新质生产力”为主线,聚焦水网建设、水旱灾害防御、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等重点攻关方向,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持续迭代完善水利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水利工程规划、勘察、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效率和质量,为重庆水利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悉,该创新中心将围绕“水网建设、水旱灾害防御、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五大重点攻关方向,全面覆盖水利业务核心领域。
在水网建设方面,创新中心聚焦复杂地质隧洞施工、大坝安全运行等难题,研发新型智能传感器、隐蔽工程隐患探测装备,开发高性能混凝土等新材料,破解水网工程建设难题,打造适配山地特征的现代化水网。
在水旱灾害防御方面,创新中心致力于研发更精准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更高效的防洪减灾工程技术,构建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攻关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技术、超标准洪水防护体系,提升应对极端天气的防御能力,全力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方面,聚焦生态修复与保护,从流域生态治理、生物多样性恢复等维度发力,建立河湖健康诊断标准,运用无人机遥感、穿透式地质雷达等技术,精准监测地下水与水土流失,助力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构建“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
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紧扣“节水优先”方针,在工业节水、农业节水、城镇节水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研发工业节水减排、非常规水源利用装备,推动水资源循环利用,破解重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需求增长的矛盾。
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方面,通过构建虚拟水利孪生体,实现工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水情精准模拟预测,为水利决策提供“智慧大脑”,融合AI、物联网、卫星通信技术,打造“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系统,实现防洪“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智能化,引领重庆水利向数字化、智能化跨越。
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创新中心将扎实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迭代完善水利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聚力营造一流创新生态,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