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如何善用AI技术 这场交流会线上热议
第1眼TV-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董进)7月17日,由中华出版促进会教研融合出版专委会、课堂内外杂志社主办,重庆中电电子音像出版社承办的“AI×教育新范式”青年教师教研成果研讨展示线上交流会成功举行。
本次会议是中华出版促进会、课堂内外杂志社“青年教师教研成果研讨展示交流活动”系列成果交流会的首场落地实践,旨在鼓励广大青年教师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积极交流学术成果,助力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强国建设。
会上,西南政法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部长、人工智能法学院教授冯子轩围绕人工智能使用原则、课堂应用及保障措施,深度解读《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 年版)》及《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她表示,AI教育应用需警惕“机器塑造人”倾向,应坚守“以学生发展为本,技术向善”核心原则,通过育人机制、人机协同及责任体系构建科学规范,为AI与教育融合的规范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党委书记徐勇介绍了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技术赋能、数据驱动、人文引领”的AI教育理念。该校构建立体化课程体系,联合企业打造“AI研学基地”,并借助智能备课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实现个性化教学,同步依托“四川云教”“智慧云校”平台促进教育均衡。
长沙市长郡芙蓉中学科创特色教育中心主任陈水章在分享中指出,学校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实施分层作业设计与编程实践,结合传感器、3D建模技术激发学生创造力。他强调“技术支持而非替代”理念,未来将探索从工具革新到生态共享的AI教育体系,凸显“减负增效”与“教育公平”价值。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长金晓凌从“识、用、赋、探”四维度“AI+X”校本化实践路径出发,指出该校成立全国首家中小学AI教育研究室,通过智慧教室、课堂行为分析系统落实因材施教,构建开放融合的数字教育生态。
中山市华侨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张封表示,学校创新实施“区域—校本”协同推进机制,区域层面通过师资培养计划及“三环联动”机制提升教师能力,校本层面以“三维一体、三阶三化”路径推动学科融合,强调人机协同、伦理规范与区域资源共享。
“技术是为人服务的。”来自全国的青年教师就会议主题展开热烈探讨,“AI不仅能用于实践课,还能用于体育、职业体验、心理健康,思路打开了。”一位参会的青年教师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