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茅峡水库工程在清远市英德大湾镇正式动工。这座总投资135亿元、总库容5.62亿立方米的“防洪重器”,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筑牢水安全屏障,保障连江中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少沿江群众表示,将全力支持配合黄茅峡水库建设,期待工程能早日建成,惠及更多群众。
群众全力支持工程建设
北江作为珠江第二大水系,近年洪灾频发,清远、韶关等地多次受灾。
连江作为北江最大的支流,在英德连江口镇汇入北江。因此,在两次特大洪水中,英德均受灾严重。其中,2024年4月的特大洪水造成英德约13万人受影响,农作物受灾面积约11.75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6.17亿元。
然而,目前连江仍缺乏控制性工程,已成为防洪体系最突出短板。
黄茅峡水库的诞生,直指这一“咽喉要冲”。该工程建成后,将有力完善北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减少飞来峡库区内的临时滞洪区启用几率,将提升连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
黄茅峡水库的建设点大湾镇是农业大镇,该镇有耕地面积近13万亩。由于临近连江,每逢汛期,大湾镇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洪水困扰。
“我们村地势较为低洼,一到汛期就容易上水。像2024年的洪水导致3000亩农田受淹,部分村小组甚至被洪水浸到二楼。”大湾镇茅塘村党委书记梁贤钊说,长期以来,当地村民饱受洪水之苦,导致规模化农业产业难以发展起来。
黄茅峡水库工程获得批复后,镇村干部到村里做动员大会,村民们纷纷举手支持,全力配合工程建设。
与以往的防洪工程不同,黄茅峡水库建设开创了生态友好型建设新模式:创新采用抬田技术,减少征地12426亩,节约土地征收成本的同时,推动耕地连片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作为农业企业最怕的就是洪水,黄茅峡水库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大湾镇的抗洪能力,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英德市丰成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伍金泉说,“目前合作社只有1000多亩的耕地能够实现连片机械化,工程建成后,估计可以推动超2500亩的耕地实现连片机械化。”
保障农业稳产增产
盛夏7月,英德西牛镇麻竹笋迎来了收获季。
西牛麻竹笋是清远富民兴村的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24年底,全市西牛麻竹笋产业综合产值达110亿元,率先突破百亿级产值。西牛麻竹笋的主产地西牛镇位于连江中下游,近年曾多次因为洪水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在2022年的洪水中,公司的生产设备、仓库、办公室都被淹了,损失了约70万元。”英德市大粤北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钟民健说,黄茅峡水库建成后既增强了防洪的能力,又能为农业用水提供更加强大的保障,让他更有信心深耕西牛麻竹笋深加工产业。“目前公司计划投入2000万元新建厂房,并对原有的生产车间进行提档升级,提高产品质量,推动产品出口海外。”
清远是广东农业大市。当前,清远以全产业链的理念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清远鸡、西牛麻竹笋、英德红茶等五大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推动特色农业产业跨越式发展,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菜篮子”。
黄茅峡水库通过保障“水安全”、筑牢“防洪堤”、激活“产业链”、改善“硬基础”、优化“生态链”,全方位助力清远农业高质量发展。该工程可为规划建设的连江英德大型灌区提供12.04万亩的灌溉水源,缓解当地农业“靠天吃饭”的困境,增强抗旱能力,为丝苗米、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等百亿级产业稳产增产奠定基础。
同时,黄茅峡水库立足水系、山体、建筑、路网等要求,提升空间造景,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推动“水+农文旅”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连江,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下一步,清远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要求,强化工程监管,确保黄茅峡水库高质量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北江中下游防洪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南方日报记者 陈咏怀 陈立楷
通讯员 刘剑威 郑秋岚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投稿邮箱:gdtb2024@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