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襄阳要闻

汉江潮涌“数”奔腾——襄阳打造宜居宜业安全韧性智慧城市新样板?

汉江潮涌“数”奔腾——襄阳打造宜居宜业安全韧性智慧城市新样板?

2025-07-28 11:44:23

  从古隆中传承千载的智慧灵光,到数字时代奔涌的智治浪潮,汉江之畔的襄阳,正以科技为椽笔、数据为翰墨,在千年积淀的深厚底色上,擘画一幅现代化治理的壮阔图景。

  锚定“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襄阳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提升治理效能、增进民生福祉的核心引擎,全力筑牢安全底线、畅通服务血脉、培育发展动能。

  一座更具韧性、更富活力、更有温度的宜居宜业之城,正挺起坚实的脊梁,焕发出耀眼的时代光芒。

  一网统管,织密智治安全网

  城市安全,重于泰山。

  襄阳以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简称“数公基”)筑基,构建全域覆盖、全时响应的“一网统管”体系,将数字化触角延伸至城市治理的细枝末节,为城市安全韧性注入硬核支撑。

  每逢汛期,襄阳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的指挥大屏便成为防汛“神经中枢”。智慧视频如同警惕的“千里眼”,全天候紧盯各下穿隧道、闸口防汛泵站等重点区域的水位刻度。

  该中心通过优化《襄阳市排水防涝一事联处预案》,细化职责分工,构建起事件高效处置闭环。在我市强降雨天气中,依托“数公基”平台打造的防汛指挥“一张图”大显神威,实时调度处置城区严重积水点的积水、下穿涵洞险情,24小时内基本完成排涝,大幅提升处置效率,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安全防护网不只服务于防汛。

  在交通领域,市城运中心“两客一危一公交”智能监管平台整合CIM地图、车辆传感、驾驶行为等多维数据,对超速、疲劳驾驶等风险行为自动预警、闭环处置。该场景运行以来,日均处置风险事件超300件,有效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从脚下窨井盖的精准定位,到头顶路灯的即时报修;从校园安全的智能预警,到商圈安防的严密布控,‌襄阳紧扣城市生命线,以一个个“小切口”场景深化应用,强力驱动治理模式从“事后救火”向“事前防火、事中灭火”的深刻跃升。

  作为全省“数公基”建设先行者,襄阳已完成市县一体化平台部署、建筑物白模上图等关键任务,形成多项标准规范。

  如今,城市建筑、设施在系统中立体还原,“一屏观全城、一网管全域”成为现实,城市安全韧性的根基在数字沃土中越扎越深。

  一网通办,跑出服务“加速度”

  如果说安全是城市生命线,那么服务便是民生温度计。

  襄阳强力推动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步”,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让高效便捷与人文关怀沁润人心。

  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群众窗口扎堆办事现象大幅减少。运用“数公基”基础平台建设成果,社保、医保、高龄补贴等高频事项免申办、智能办、帮代办。

  通过大数据比对,60岁以上老人领取养老金再也不用参与线下认证,襄阳老年人免去来回奔波之苦;探索开发基层社区“多表合一”功能,11个部门的40张表格整合为1张社区数据管理表,最大程度减轻基层负担。

  “过去跑贷款要准备十几份材料,现在在手机上刷脸认证就能办。”创业者李女士通过“鄂汇办”APP的掌上微贷系统,仅用2次人脸识别、填写1张电子表单,30万元贷款就在3天内到账。

  这份便捷背后,是‌襄阳倾力打造的创业贷款数字化平台强力支撑。该平台整合9个部门的56项数据资源,将审批时限从14天压缩至72小时。

  服务半径持续拓宽,触角不断延伸。‌依托湖北政务服务网和“鄂汇办”APP,襄阳精心构筑“一网通办”智慧服务矩阵,企业和群众掌中方寸之间,即可通达全流程业务办理。

  “过去反映问题要跑多个部门,现在通过手机提交,第二天就有专人对接。”襄阳某制造企业负责人点赞的,正是我市新上线的企业诉求受理系统。

  这一整合线上线下20余个涉企服务渠道的“智能中枢”,已实现企业诉求全量汇聚、统一办理、统一反馈,配套“接诉即办”“闭环管理”机制,将紧急诉求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平急诉求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办结。

  过去企业遇到问题需要多方咨询,现在只需拨打12345热线或扫描“办不成事”二维码,就会有部门主动对接联系,即接即办。系统日均处理企业诉求近20件,多渠道归集实现“一号响应、一网通办”。

  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势头旺

  智慧城市的脉动,不仅重塑治理与服务,更在产业沃土中植入强劲的“数字基因”。襄阳正以数字技术深耕千行百业,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点燃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引擎。

  步入东津云谷孵化中心(简称东津云谷),一股融合传统底蕴与现代气息的创新之风扑面而来。

  “3、2、1,上链接!”——在襄阳数智农业产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的直播区,主播们正为家乡农产品高声代言。

  拾级而上,三楼汇聚着“襄飘天下”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与金融伙伴,群英荟萃。

  襄阳数智农业产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洪长山,以“链主”之姿,成功引进湖北中益生态农业、湖北千世传媒科技等上下游企业,共筑数字农业创新联合体。

  “我们看中的是这里充满潜力的产业生态圈!”洪长山的话语铿锵有力。

  目前,东津云谷已吸引20余家优质企业扎根,一个以数字经济为轴心、深度赋能现代农业的创新矩阵正加速成形。

  数字技术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重塑襄阳产业筋骨,百业焕新。

  走进襄州区湖北金恒昌纺织有限公司,高大明亮的厂房中,一台台喷气织布机飞速运转,一条条纱线化作洁白柔软的织物不断“流出”,为数不多的工人根据电子显示屏的指引,有条不紊地穿梭于织机间进行调试和管护。

  “过去在老厂,我们用的是老式织机,转速慢、故障率高,即使是熟练的纺织工人也经常手忙脚乱。”车间教练胡可会告诉记者,如今,车间配备了进口大卷装全自动喷气式高速织机,从投料到产出不用人力操作,工人只需根据车间大屏上实时更新的生产信息和管理指令调整设备参数,不到20人便可保证330台织机正常运转。

  尝到“数智赋能”甜头的金恒昌,将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延伸至内控、营销、财务等部门,推动企业生产组织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相比于2022年,企业生产效率提高近10%,供应链响应时间缩短30%,管理层决策效率提升40%。

  同样的智变传奇,在襄阳大地竞相上演:湖北力生电缆有限公司积极开展数字化改造,投入60万元引入了行业专业管理软件,并建立企业级数字化平台,企业订单转化效率提升30%;葛洲坝水泥宜城公司致力于打造数字化智能水泥生产线,年节约成本超千万元;襄阳博亚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A2车间通过数字化改造,生产效率提高了30%。

  在襄阳,一场以“智改数转”为标识的转型升级大潮正澎湃涌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阔步迈进。

  ‌汉江潮涌,不舍昼夜;数字奔腾,潮头勇立。‌

  安全屏障更加坚实,民生服务更有温度,产业发展更具活力——一座承载着襄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宜居宜业、安全韧性的现代化智慧之城,正以昂扬之姿,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上奋楫扬帆、破浪前行!

  来源:襄阳日报 朱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