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渝台视窗 > 重庆资讯

观察 | 百年长安焕新程 200亿“新央企巨舰”启航

发布时间:2025-07-31 15:19:45

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渝举行,标志着重庆首个央企一级总部正式诞生。

当天,国务院国资委同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组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至此,我国三大央企汽车集团格局正式形成。

“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这是国家赋予我们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语气坚定地说道。

作为重庆首个一级央企总部,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200亿元,整合117家分子公司,一艘汽车产业“新央企巨舰”就此启航。这不仅是长安汽车163年发展的全新里程碑,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冲刺的号角。 

01

三次创业

铸就制造业龙头企业

对长安汽车来说,这不仅是百年历程的全新起点,更是承载国家战略使命的崭新征程。

回望长安汽车的百年历程,其源头可追溯至186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工业企业——上海洋炮局,这便是长安汽车的前身。

辗转西迁至重庆后,随着历史的演变,逐渐从兵工厂转为民用汽车制造企业。长安汽车的发展轨迹,既是重庆工业的深刻印记,亦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缩影。

转到汽车领域后,长安汽车分别开启三次创业,奠定今日根基。

1984年,第一次创业叩开微车领域大门,从军工生产转向民用微车制造;

2003年,第二次创业进军轿车领域。仅仅3年后,长安第一款轿车“奔奔”便正式上市,从发动机到外形全部是自主研发。10年间,实现了产销突破1000万台。

2009年长安更是成为中国汽车四大集团之一。更可喜的是,2014年至2016年,重庆汽车产量曾3年登顶全国第一,这其中长安汽车功不可没。

然而此后数年,因受新能源转型浪潮冲击,重庆汽车产业一度遇冷。从2017年到2020年,全国新能源汽车总产量从79.4万辆增长到136.6万辆,但重庆新能源汽车年产量,仅从4.04万辆增长到5.11万辆。 

市场的无形之手再次推动长安汽车创新。2017年,长安汽车开启第三次创业——启动创新创业计划。四年之后,发布“新汽车 新生态”战略,以六大“新”发展方向,勾勒出向世界级品牌进击的宏伟蓝图。

2021年8月,长安汽车全新高端品牌“阿维塔”正式发布,由长安汽车与华为、宁德时代联合开发;2022年,长安接连推出深蓝SL03、欧尚Z6等;2023年,长安汽车再发布3款长安智电iDD车型,深蓝S7也已亮相……如今,长安品牌、深蓝汽车、阿维塔三大品牌共同构成差异化自主品牌矩阵,并在2024年1-5月助力重庆重回全国汽车产量第一城。

“作为制造业龙头企业,如今长安汽车生产了全市56%的汽车、51%的新能源汽车,既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志杰表示。

数据印证强劲势头:2025年上半年,长安汽车销量达135.5万辆,创8年新高。其中,自主品牌销量115万辆,同比增长2.67%;新能源销量45万辆,同比增长48.8%;海外销量29.9万辆,同比增长5.11%,多维指标彰显发展韧性。 

02

新图景

勾勒海陆空立体出行新生态

对重庆而言,新央企的挂牌不仅是产业资源的深度整合,更承载着对汽车产业未来形态的前瞻探索与全新期待。

成立大会上,朱华荣描绘的未来发展蓝图充满想象:智能汽车机器人、飞行汽车、具身智能——这些关键词勾勒出新央企的创新航向,目标是探索海陆空立体出行新生态。

智能汽车机器人,正超越现有智能驾驶框架。在长安的规划中,未来的汽车将是“能够理解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智能伙伴”。

具身智能技术则让汽车具备类似人类的感知和交互能力,这一突破将重塑出行体验,催生全新商业模式。

飞行汽车,代表着对三维交通体系的前瞻布局。虽然面临挑战,但对多山多桥的重庆而言,长安汽车这一布局更具现实意义——未来飞行汽车或将成为破解山城地形限制的利器。

当飞行汽车掠过两江上空,智能机器人在山城道路上穿梭,这座城市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最佳展示窗口之一。

王志杰表示,这次新央企落地重庆,也将为重庆建设以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为引领的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提供强大助力,为建设汽车强国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新央企,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将强力吸附全球顶尖资源。不久前,长安汽车全球科学与艺术中心动工建设,这是其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重要布局。建成后,该中心将有效促进企业智能网联、新能源、飞行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的前瞻技术研究工作,提升汽车造型设计及美学研究水平,加速长安汽车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打造中国汽车产业的“原创技术策源地”与“汽车造型设计高地”。

人才磁场效应同样值得期待,央企总部自带国家级研发资源虹吸效应。未来,随着长安设立更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重庆有望吸引全球顶尖科研人才,打造“产学研用”融合创新高地。

“我内心感觉到非常激动、振奋。”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刘嘉熠坦言,激动是因为市国资委多年来持续与央企业合作,为央企在渝深化布局、重点布局奠定了基础;振奋则源于这家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新央企深耕重庆,对带动地方发展、助推新重庆建设意义重大,更让重庆在全国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愈发突出。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系主任李然认为,短期看,其技术投入与产能扩张将直接驱动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量;长期看,央企总部带来的高端要素聚合、全球资源调配能力及政策红利,将使重庆成为参与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核心力量。这一进程不仅重塑重庆发展轨迹,更将为中国西部崛起提供“新央企-新城市”融合发展的范式参考。

03

全球布局

从东南亚桥头堡到世界级品牌

从全球竞争力视角看,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既是企业里程碑,更是国家推动央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至此,我国形成的三大央企汽车集团,将更好助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品牌。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将加速全球化发展,坚持长期化、本地化、体系化、社会化,立足中国,加快开拓东南亚、中东非洲、中南美洲、欧亚、欧洲五大区域市场。”朱华荣明确道。

事实上,其全球化战略早已落子先行。

今年5月,随着一辆深蓝S05右舵版车型驶下生产线,长安汽车罗勇工厂正式投产。

这是重庆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工厂,也是央企在海外投产的首个新能源整车工厂,标志着长安汽车进一步实现从产品出口到产业出海的转型升级。

在罗勇工厂投产前,长安汽车已经以整车出口的形式,在泰国市场上市了深蓝S07、阿维塔11等7款车型。罗勇工厂一期规划产能10万辆,预计2027年产能将达20万辆。

中东非布局同样深厚。深耕30多年,截至2024年,长安在该地区累计销量突破40万辆,在沙特市场长期位居中国品牌第一。

自20世纪90年代起,长安汽车便开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如今长安汽车已完成中国、欧洲、东南亚等六大区域全球化布局,全球规划20个海外工厂,目前已建成并投产9个;并已布局100余个国家市场,全球渠道网点已超14000个。 

未来三年,长安汽车计划在东南亚陆续推出12款全新新能源产品,并在罗勇建立泰国备件仓库,打造全球右舵备件中心。此外,还将运用AI技术升级泰国数智服务平台,提供智慧车控、智能维保、电池监控、远程诊断等服务。

到2030年,整车产销规模突破500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占比超过60%,海外销量占比超过30%,努力奋进全球汽车品牌Top10,成为世界一流汽车品牌。

从山城驶向全国、驰骋全球,这艘“新央企巨舰”正以新质生产力为桨、全球化为帆,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中,书写属于中国品牌的新篇章。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梁浩楠/文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主办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