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济玩出“新花样”① | 新赛道——不夜山城的“破圈”生长
编者按:
日暮降临,洪崖洞的灯火次第绽放,解放碑的霓虹与江风撞个满怀,背街小巷飘来阵阵烟火气……重庆的夜晚,从不是白日的休止符,而是一座城市最鲜活的脉动。
夜经济是城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着居民生活,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数据显示,重庆夜经济活跃度长期居全国前列,正成为释放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循环的关键力量。
即日起,第1眼TV-华龙网推出《夜经济玩出“新花样”》系列报道,从跨界融合赛道的拓展,到多元消费场景的迭代,再到新兴职业群体的崛起,多角度展现山城夜晚的独特魅力与蓬勃活力,解读夜经济背后蕴含的民生温度与发展动能。
华灯初上,两江四岸灯火如繁星。
在重庆,夜晚从不意味着沉寂——这座城市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商场晚6点到10点的销售额占全天的60%左右。
而今,这片璀璨灯火下正孕育着夜间经济的新赛道:直播间里的“云享山城”、足球场上的摇滚马拉松、中医夜市里的草本芬芳,共同编织出重庆夜经济的创新图景。
01
云端夜市
7小时带货千万的“重庆味”
火锅底料在铁锅中翻滚,麻花在手心搓出香气,小龙虾在主播手中被迅速剥开……这不是传统夜市,而是今年6月重庆火锅山上的淘宝直播“卖空行动”现场。
在重庆市商务委员会指导下,这场7小时的直播累计吸引近60万人次观看,带动小龙虾、火锅底料、重庆小面等商品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剥虾挑战赛现在开始!三、二、一……”主播话音未落,屏幕上已弹出成排的点赞特效。现场观众张先生举着手机边拍边笑:“隔着屏幕都闻到麻辣香了,立马下单三斤小龙虾!”
直播团队创新融合非遗老字号展示、美食制作体验与即时互动,让全国消费者沉浸式感受巴渝风情。活动相关话题#小龙虾点亮山城之夜#一度冲上微博热搜,小红书打卡热潮持续发酵。
重庆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直播电商为本地品牌开辟了新赛道。未来我们将深化与淘宝等平台的合作,用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让更多重庆好物走向全国。”
如今,这种“线上夜市”已成为重庆夜经济的标准配置。
傍晚,在九龙坡区盘龙夜市,人流熙攘的一角,“快乐的盖帽们”团队的菠萝冰摊位前升腾着阵阵凉意。
冰爽的菠萝冰泛着晶莹光泽,主播一边麻利地给线下顾客打包,一边对着手机镜头吆喝:“刚切的菠萝做的冰沙,5块钱一杯,路过的朋友来尝尝!”
这个今年4月底才踏入摆摊直播赛道的团队,正用“线下吸客+线上引流”的模式玩转夜经济。
傍晚7点到9点的黄金时段里,线下摊位前攒动的人头总会带动直播间互动激增。“现在直播收入占总营业额的30%~40%,别看不算主力,下雨天线下没人时,全靠直播间补漏。”团队成员静静说。
社交平台显示,她们的每场直播观看人数能达到500人左右。其中有不少粉丝是看完直播的第二天,特意前来购买。
对于这群刚刚踏入直播行业的年轻人来说而言,夜经济的魅力在于“低成本试错”:5元到15元的客单价降低了库存风险,摊位费远低于实体店,能快速测试市场喜好。
不过想做好摆摊直播并不容易,“得放得开,一手递冰沙一手跟镜头互动,刚开始手忙脚乱是常事。”他们给新手支招:先练好在线下选品、沟通的基本功,再用一部手机、一个补光灯开启直播,重点是让镜头里的摊位氛围勾得人想来现场。
《2024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发布全国夜间餐饮消费指数排名前十城市,重庆赫然在列,美团数据也显示,重庆餐饮类商家“24小时营业”搜索量正在大幅上升。
数据背后,“重庆味”的辐射力正突破时空限制,山城线下夜市借由直播完成的“线上重生”。
02
荧光夜跑
体育场馆化身消费“综合体”
2024年10月19日,重庆两江新区龙兴足球场,人声鼎沸,夜幕初降。
当日18时,随着鸣枪声响起,参加“问界?2024重庆两江龙盛新城摇滚半程马拉松”的万名跑友奔跑在荧光赛道上,耳边是劲爆热烈的摇滚乐,一场马拉松,让鼓点与脚步声共振。
作为重庆首场大型夜跑摇滚马拉松,赛事将音乐摇滚、荧光夜跑、潮流运动、烟火集市一网打尽,以“荧光夜跑+摇滚马拉松”的形式,打造最新颖的马拉松潮流。
“用音乐记录奔跑的21公里,这是专属重庆的摇滚记忆,”两江新盛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重庆两江摇滚半程马拉松已确定于10月下旬开赛,这份“摇滚记忆”也将在首届基础上迎来全面升级,确保给选手更好的运动体验。
事实上,重庆夜间体育消费的活力,不止于龙兴足球场的摇滚狂欢。
今年3月28日晚,第八届奥体夜跑活动在市奥体中心体育场欢乐开跑,2500多名跑步爱好者化身“追光者”,在城市地标的夜色中感受运动魅力。
选手们头戴荧光发饰、手持荧光棒涌入赛道,奥体的环道瞬间化作流动的“星河”。活动现场设置了多巴胺主题荧光打卡墙、全民健身游戏区及别具特色的美食夜市,大家边跑边玩边吃,尽享运动与潮玩交融的独特体验。
当奔跑的脚步与市集的烟火相遇,运动的激情便顺着场馆的脉络,蔓延成更广阔的夜间消费图景。
每周末,龙兴足球场球迷广场上的重庆市民音乐节如期而至,自2024年5月25日启动以来,已开展60余场公益表演,涵盖唱歌、杂技、非遗、舞蹈、DJMC及互动环节等,350余名艺人、18支乐队轮番登场。
“现场开设的音乐市集,聚集了美食小吃、亲子游乐、陶艺文艺等体验项目和文创展品,累计吸引约17.24万人次驻足,成为周边市民周末夜间休闲的固定选择。”该负责人表示。
市奥体中心则联合20余家周边商户,送上“场馆+商户”联动多重福利,既有传统的场馆消费券,还新增了商家消费券,数量众多、价值可观。
球场外烟火集市飘香,音乐舞台声浪震天,体育激情与城市夜色的化学反应,让山城的夜晚因运动而更具活力。
03
中医夜诊
既能把又可逛街的“养生局”
夜市一词,天生就充满烟火气,当传统中医药撞上夏夜市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夏夜的沙坪坝火车站前广场,灯光如星,人声如潮。一场飘着药香的中医药夜市正热闹开市——川剧变脸的扇影与AI舌诊仪的“滴”声交织,中药香囊的草木香混着晚风散开,市民排队打卡的身影让这片广场成了夏夜最特别的“健康驿站”。
“张嘴——好,扫码就能看结果了。”AI舌诊体验区的摊位前,灯光照亮排队市民的脸庞。这套智能设备正忙着给大家“看舌头”,结合舌象和问卷,秒辨“脾虚质”“湿热质”等体质,还能生成带二维码的调养建议。
“本是来逛夜市凑个热闹,没想到真测出湿热体质,医生当场推荐了祛湿茶饮,这夜市逛得值!”市民陈先生举着手机里的报告,笑着往义诊区走去。
不远处的中医义诊摊位,几位中医肿瘤专家正借着灯光为市民把脉。“夏季湿气重,您这舌苔厚腻,得注意饮食清淡”“术后康复别心急,试试八段锦调理气血”……专家们针对肿瘤康复、夏季养生等问题耐心解答,摊位前的长队从开市到散场就没断过。
夜市的烟火气,在互动体验区最是浓郁。“中药知识转盘”的彩灯转得飞快,大人小孩围着喊答案;“Emoji猜药材”的展板前,年轻人举着手机拍题,互相讨论“像太阳的Emoji是不是黄芪”;最热闹的当数DIY中药香囊摊位——
灯光下,市民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往布袋里装艾草、丁香,听着“这味驱蚊、那味安神”的讲解。张阿姨捏着刚做好的香囊笑:“以前以为中医就是熬药汤,哪想夜市里还能亲手做香囊?这药香比香水还让人安心。”
“我们希望借助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让中医药从书本和诊室里走到市民心里,将中医药康复理念带进更多社区、学校,让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是“病了才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肿瘤治疗中心主任董江川说。
当午夜钟声敲响,夜市灯火未熄。直播间仍在推送“重庆味”,足球场预备着摇滚马拉松的声浪,中医摊位的银针在灯光下微闪。
这些新赛道共同诠释着一个事实:夜经济不仅是白昼的延续,更是城市生命力的创新表达。
在重庆,越夜越烟火,越夜越迷人,越夜越活力。
第1眼TV-华龙网 曹妤 实习生 邓李晴/文 首席记者 董进/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