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渝台视窗 > 重庆资讯

凡人微光 | 一个藏在“免费套餐”里的温暖“暗号”

发布时间:2025-08-08 14:25:51

深夜十一点,羊肉粉店的卷帘门刚要拉下,店老板陈锡瞥见门口一个徘徊的身影。一位年轻母亲紧抱着怀里的孩子,望着店里,脚在原地挪了又挪。

“进来吧,外面冷。”他拉开门帘,母亲局促地搓着手,小声地说:“能给孩子做点吃的吗?我手里没钱。”陈锡没多问,招呼二人坐下。三分钟后,两碗冒着热气的米粉端上桌,母亲红着眼圈,小口小口往孩子嘴里喂。

这是去年冬天的一个寻常夜晚,却是陈锡羊肉粉店“免费套餐”的缘起。如今那张写着“若遇困难,可进店免费领取单人套餐”的招牌,已在店门口搁了近十个月,默默温暖了上百个需要帮助的人。

01

一碗粉的温暖 从偶然到日常

送母女出门时,陈锡从抽屉里摸出仅有的100多元现金塞给她们。“孩子跟我女儿差不多大,看着揪心。”回忆起当时,这位28岁的老板眉宇间藏着温柔。

那晚,陈锡躺在床上辗转难眠。他想为这样的人做点什么,哪怕只是一碗热粉。

第二天一早,陈锡就找人做了块红招牌,不仅推出“免费套餐”,还添了行小字:店内免费饮水,欢迎进店歇息。

渐渐地,店里多了些特殊的客人。学生模样的年轻人红着脸说“要份单人套餐”,他笑着招呼入座;穿工装的师傅来领餐,他总会悄悄多加两勺肉;老人来歇脚,一碗温热的羊汤准会及时端上桌。 

今年2月,一位比陈锡大一岁的年轻小伙儿丢了工作,身无分文地走进店里。“他当时很慌张,轻声问我能不能给他做一份‘单人套餐’。”陈锡转身,二话不说地进了厨房,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粉放在了小伙儿面前。小伙儿默默地拿起筷子,吃着粉的同时也红了眼眶。

在随后的交谈中,陈锡听小伙儿说和家里闹僵了,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便把自己暂住的操作间腾了出来。那一个月里,操作间成了小伙儿的临时落脚点,陈锡每顿也都会多做一份饭。

后来,小伙儿找到了工作,攥着几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币,恭恭敬敬地递过来:“老板,我来补之前的钱。”陈锡摆摆手:“谁还没个难的时候?”如今两人成了朋友,对方称:“那碗粉让我觉得,这个城市还有人在乎我。”

02

不记账的善意里 藏着军人底色

2014年,陈锡奔赴青海边防部队服役。在那里的两年,他既体验过战斗员冲锋陷阵的勇猛,也感受过运输兵穿梭奔波的艰辛。风霜磨砺中,不仅练出了一身结实的腱子肉,性子也沉淀得愈发沉稳——说话时语速不疾不徐,眼神里总透着一股子踏实的认真劲儿。

4

军营里养成的自律习惯,如今成了他经营小店的准则。每天清晨六点不到,他就到店熬汤,香料的配比精确到克,汤面的浮沫要一遍遍撇净,连消毒柜里的碗筷都要按朝向摆得整整齐齐。

有人劝他,“别太实在,当心被占便宜”。他却说:“你信别人,别人才信你。”这份信任,藏在他对待“特殊客人”的细节里。

他从不多问客人的难处。有人隔三差五来领套餐,他照样笑着打招呼;有人领了粉转身就走,他也从不计较。家里人理解他的善意和“不刻意”,妻子每天都会为他多备几斤米粉,还支持他继续开分店,将这份爱心延续下去。

5

现在,店里每晚十点后总留着盏灯。33平方米的空间里,始终有陈锡的身影。他说,“天越黑,越得有点光。”

“免费套餐”推出近10个月,上百次端上餐桌,他从没记过账。“记了就变味了。”陈锡认为,就像他从没觉得自己做了多伟大的事,不过是给需要的人一口饭,给累的人一个座。

“就像在部队时,站岗执勤是本分,如今守着这家小店,把日子过踏实,把善意传下去,同样是本分。”陈锡擦了擦灶台,窗外的夜色正浓,店里的灯却亮得安稳。

那盏每晚十点后依旧亮着的灯,早已不只是为晚归的食客而留。它像一个无声的承诺,告诉每个路过的人:这座城市里,总有人愿意为你留一碗热汤、一个座位,一份不问缘由的信任。

夜色更深时,卷帘门缓缓拉下,明天的汤还在锅里温着。而那份从去年冬天开始的善意,正随着氤氲的粉香,在晨光与暮色里,慢慢蔓延。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吴礼霜/文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主办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